原標題:光伏玻璃擴產下 純堿需求影響幾何?
最近一年,光伏概念頻頻成為市場炒作熱點,在新能源逐步替代傳統能源的背景下,伴隨技術升級,光伏行業進入了需求爆發期。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光伏作為可再生能源將在“十四五”得到大力推進。
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產業的上游重要組件,在產業快速擴張背景下在過去一年出現了嚴重短缺。2020年12 月 16 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稿)》的意見,明確光伏壓延玻璃項目可不制定產能置換方案,意味著原本產能擴張受限的光伏玻璃,有望從短缺走向平衡。
目前我國光伏玻璃生產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左右,信義光能、福萊特、彩虹、金信、南玻五家企業占據了行業整體產能的80%左右,截至2020年底,光伏玻璃生產線日熔量達2.71萬噸/天,而我們統計到2021年預計新增投產的產能就達到1.89萬噸/天。我們知道光伏玻璃的生產與建筑用浮法玻璃生產工藝不同,但所使用的原材料高度相同。生產一噸光伏玻璃,需要消耗0.21噸的純堿。那么作為期貨市場中與光伏概念高度關度的品種,純堿能否實現需求的快速增長?

表2:純堿供需平衡表
我們從上表中可以看出,2020年純堿產量2787萬噸左右,總消費在2797萬噸,根據光伏玻璃生產企業投產規劃,光伏用玻璃新增產能折合到全年將消耗純堿145萬噸。預計在2021年的四個季度中帶動純堿消費分別是:1季度增長0.7%、2季度增長2.5%、3季度增長3.2%、4季度增長4.9%。也就是說單就光伏玻璃行業可以在2021年提升純堿總消費的5%。

圖1:建筑用平板玻璃供應情況
而建筑用玻璃目前的在產日熔量16.45萬噸/天,日產量13.45萬噸/天,由于建筑用玻璃在未來依然受到新增產能制約,因此建筑用玻璃行業利潤持續處于高位,這將繼續支持建筑用玻璃企業的高開工率,因此,預計2021年建筑用玻璃對于純堿的消耗將繼續維持在高位水平,但新裝置的投產十分有限。從今年1月建筑用玻璃的產量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的建筑用玻璃產量同比去年增長在5.7%。

圖2:純堿表觀消費
建筑用玻璃和光伏玻璃占到純堿總消費的60%以上,而其他下游行業零散分布在硅酸鈉、洗滌劑、硫酸氫鈉、無機鹽、味精等輕工行業,這些行業近年來的產量基本保持穩定,對于純堿的消耗也基本恒定。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純堿的需求增量主要來自于光伏玻璃與建筑用玻璃,預計純堿需求在2021年將存在5%以上的增長。

圖3:純堿年度產量
從純堿的供應情況來看,在經歷了2019年大量新增產能投產之后,2020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多數生產企業處于盈虧平衡附近,2020年純堿新增產能的投產積極性不高。我們統計了2021年純堿行業的投產計劃,新增產能依然偏少,只有河南駿化、晶昊鹽業和金昌化工總共60萬噸投產,折合產能增長僅2.2%。

圖4:純堿年度產量
那是不是說在需求增量比較明確的背景下,純堿價格漲幅可期?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純堿行業在日常生產中供給彈性非常大,2020年當中出現多次,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產量的變化超過20%以上。原因有二:一是,純堿行業在過去幾年,處于嚴重的過剩狀態,銷售價格低于成本時,生產企業會陸續降低負荷或檢修;一旦存在盈利,可以快速提高至滿負荷運轉。二是,純堿企業生產多會受到環保制約,區域性的限產時常出現,例如目前西北地區受到環保限產政策,當地純堿裝置維持在7成負荷。
最后,我們通過計算得出,純堿周度產量在55萬噸以上時,即使光伏玻璃的增量全部投產,行業仍然可以做到供需平衡。對于期貨05合約來說,目前仍難以突破1500-1700的盤整區間,價格重心的轉移,還需要區域環保、裝置意外檢修等其他因素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