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cmckw"><menu id="cmckw"></menu>
    <nav id="cmckw"><code id="cmckw"></code></nav>
  • <nav id="cmckw"><strong id="cmckw"></strong></nav>
    <nav id="cmckw"></nav>
  • <xmp id="cmckw"><xmp id="cmckw">
    <xmp id="cmckw">
    <nav id="cmckw"><code id="cmckw"></code></nav>
    歡迎來到河南金山化工集團!本集團主營純堿、氯化銨、三聚氰胺、小蘇打等產品,歡迎各位前來采購!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能耗“雙控”+限電,純堿價格沖上10年高位
    2021-10-15

    能耗“雙控”+限電,純堿價格沖上10年高位


    今年以來,純堿現貨價格已經上調了10次以上,漲到了10年高位!”近期純堿市場價格扶搖直上,特別是7月份以來漲勢極其迅猛。根據生意社大宗商品價格監測數據,10月13日輕質純堿市場均價為3412.5元/噸,比7月中旬上漲77.5%。

     

    業內人士認為,在能耗“雙控”、限電背景下,純堿產量下降的現實和中期產能增量有限的預期,疊加需求端光伏玻璃投產計劃帶來的需求增量,共同推高了純堿價格。
     

    “受能耗‘雙控’、限電等因素影響,純堿企業停車或降負荷較為集中,行業整體開工率不高。”天風證券分析師張峰認為,市場貨源偏緊是導致國內純堿價格大幅上調的主要推手。

     

    事實上,化學合成法純堿生產路線屬于高能耗、高碳排行業。其中,氨堿法路線產生的廢液和廢渣屬于高污染物質,所需主要原材料焦炭則屬于高耗能行業;聯堿法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氨氣,來源于合成氨裝置也屬于高耗能工藝。

     

    8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江蘇、福建、廣東等9個省(自治區)上半年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為一級預警。被“點名”的地區迅速采取措施,力求盡快改善能耗問題。

     

    9月19日,江蘇省開始實施能耗雙減控制方案,要求企業按照分級進行限產,純堿行業位列其中。目前,江蘇省純堿產能達到600萬噸/年左右,占全國純堿產能的17%。方案出臺后,純堿企業裝置紛紛降負中。有消息稱,擁有130萬噸/年產能的連云港堿業目前開工七成左右;擁有110萬噸/年產能的實聯化工限產四成;擁有85萬噸/年產能的中鹽昆山純堿日產減少300噸。

     

    與此同時,因檢修損失的產能,也促成純堿行業供給趨緊。9月中下旬開始,華東地區檢修廠家較為集中,國慶長假期間,河南駿化、連云港堿業停車檢修。目前,純堿行業停產檢修損失的產能約210萬噸/年,占比6%;即將檢修產能合計約700萬噸/年,占比20.7%。

     

     

    能耗“雙控”及檢修導致供應緊張,在庫存方面已有所反應。有數據顯示,純堿最新廠庫量僅為26.56萬噸,處于近3年的絕對低位。而市場預期主產區限電限產等措施將延續,且區域可能擴大,純堿產量或進一步下降,庫存將維持低位。
     

    “能耗‘雙控’之下,光伏玻璃需求高增長持續性較強,帶來了邊際需求增量,抬升了純堿長期需求增速的中樞。”財信證券分析師周策表示。

     

    據周策介紹,玻璃是純堿的主要應用領域,我國56%的純堿需求來源于玻璃生產。而光伏產業快速增長,也帶動了光伏玻璃需求。從全球光伏產業鏈看,我國光伏玻璃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90%,成為產業鏈的主要供應增量來源。

     

    根統計,2021年光伏玻璃行業新增1.37萬噸的日熔量,其中頭部企業信義、福萊特、南玻集團在2022年每日分別計劃投放4000噸、6000噸、4800噸的新增量。可以預見光伏玻璃未來1~2年的產能增長可達到40%左右。考慮到1噸玻璃對純堿的需求量平均在0.2噸左右,意味著光伏玻璃每年的增量將拉動80萬~100萬噸的新增純堿需求。

     

    此外,新能源車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需求也有望迅速增長。目前,以磷酸鐵鋰為正極材料的動力電池占總量的25%左右,僅次于三元電池。而碳酸鋰是生產磷酸鐵鋰的主要原材料,純堿則是制備碳酸鋰不可或缺的原材料。1噸碳酸鋰將消耗2噸左右的純堿,而且磷酸鐵鋰材料因更高的性價比和安全性,逐漸被主流車型認可,出貨量逐漸追上三元材料。8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產量占比已經超過三元電池。

     

    而且,新能源車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銷量從2020年1.29萬輛增長至2021年8月的31.91萬輛,月度環比復合增速保持18%以上,對于上游材料端的需求拉動也將更為明顯。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純堿作為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產品,將較大程度地受到環保和能耗“雙控”等政策的影響。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認為,未來純堿的供給增量也十分有限。

     

    有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純堿有效產能為3142萬噸。包括搬遷后投產的裝置在內,今年計劃新增產能僅為52萬噸。有消息稱,內蒙古蘇尼特和中海華邦裝置計劃退出,且江蘇連云港堿業計劃搬遷,搬遷后計劃于2023年投產,短中期內純堿產能幾無增加。而未來國內新增的產能主要是阿拉善的780萬噸/年天然堿項目。該項目已于2021年4月開工建設,預計在2025年完成一期建設,2027年完成二期建設。在這之前,國內的新增產能較少,甚至有減少的可能性。特別是隨著各地加強對能耗總量以及能耗強度控制,未來可能對純堿產能存在進一步影響,氨堿法和聯堿法產能的審批難度將進一步提升,行業將以低能耗的自然堿產能擴張為主。

     

    總體來看,目前純堿企業利潤較好,運行相對穩定,市場價格大概率保持高位運行。但是,當前市場對于主產區“雙控”措施較為敏感,未來影響到底幾何尚不確定,若“雙控”措施不及預期,純堿市場或將面臨大幅回調。

    純堿,三聚氰胺,氯化銨
    聯系電話
    冈本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