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省、市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的部署,全面落實《關于規范停產整改化工企業復產工作的意見》(蘇化治〔2019〕4號)工作要求,切實做好當前停產化工企業的復產工作。按照市政府要求,現就企業復產工作通知如下:
—、明確整治標準
各縣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工作,嚴格按照化工企業安全、環保、消防等整治標準,組織企業逐條對照、逐項檢查、逐條整改,確保符合標準要求和法律法規。
(一)安全方面。
化工企業要嚴格執行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集中整治安全生產標準和化工企業提升安全生產能力實施標準,達到《關于明確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集中整治安全生產復產標準的通知》(連安監〔2018〕140號)要求,評價報告必須反應企業最新狀況,確認與周邊企業的安全距離。按要求完成本質安全診斷治理工作,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信息、企業安全風險分區信息、生產人員在崗在位信息以及企業生產全流程管理信息等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做到“三落實、兩有證、一檢驗、一預案”。
(二)環保方面。
化工企業衛生防護距離必須達到要求,且不在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或通榆河清水通道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達到有關特別排放限值要求。
(三)消防方面。
化工企業所有建設工程應當依法取得消防審核、驗收合格意見書或消防設計、竣工驗收消防備案抽查合格手續,未取得以上合法手續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建設工程改變原有使用性質的,一律停止使用;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大型企業應當依法建立企業專職消防隊伍,未建立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落實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按照消防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建設標準建立微型消防站。
二、明確復產流程
(一)縣級核查。
對提出復產申請的化工企業,由縣區政府組織生態環境、應急管理、住建、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消防部門進行現場核查,核查結論為“同意復產”的,以縣區政府名義行文上報市政府,填寫《化工企業復產申請匯總表(附件1)》,縣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化工企業復產核查表(附件2)》,縣區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
(二) 市級部門復核。
市政府收到復產申請報告后,由市工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應急管理、住建、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消防部門分別對擬復產的企業進行復核,明確形成“同意復產”或“不同意復產”的復核結論,填寫《化工企業復產復核表(附件3)》,部門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后,5個工作日內送市工信局。
(三)市政府批復。
對市級相關部門均出具“同意復產”意見的化工企業,市工信局行文上報市政府,市政府批復同意后,由縣區政府組織實施。
三、明確工作要求
(一)強化服務指導。
各縣區、各部門要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深入一線、精準指導,積極推動企業按標準進行整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委托第三方專業單位,對企業整改情況、設備技術工藝、環保安全水平、產品市場競爭等綜合情況提供專業診斷服務。
(二)注重跟蹤監管。
企業復產后,縣區工信、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市場監管、衛生健康、人社、住建、消防等部門要加強跟蹤監管,發現存在問題,及時報請縣區政府責令企業停產整改。市級相關部門也要定期、不定期對復產后的化工企業整改效果開展督查,確保企業完全達標生產。
(三)嚴明工作紀律。
各縣區、各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整治標準,逐條逐項對照檢查,不打折扣、不搞變通、不降標準。擬復產企業提交的申請資料必須真實有效,一旦發現有弄虛作假行為,立即取消企業復產申請。
化工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也是江蘇省的傳統產業、支柱產業。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763.97億元,利潤總額1013.23億元,占全省工業的比重都超過十分之一,提供了50多萬個直接就業崗位,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群眾》刊發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謝志成的文章。文章談到,推進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實事求是、分類施策,強化本質安全、生態環保,提升發展層次,系統性構建符合產業規律、循環發展方向、產業鏈完善的綠色現代高端化工產業體系。
充分認識化工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性緊迫性
一是部分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隱患突出。
由于化工產品種類多、工藝復雜,生產過程中高溫高壓、易燃易爆,部分化工企業仍未建立并有效運行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本質安全水平偏低,生產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二是部分企業造成的環境問題較多。
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及其“回頭看”專項督察整改中,涉及化工行業的問題位居各行業之首。
三是區域布局不夠合理。
目前,全省化工生產企業入園率仍然不高,化工企業、化工園區超過70%集中在沿江地區,“重化圍江”問題突出。
四是產業結構不夠優化。
江蘇省當前高端化工產品、先進化工材料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不少化工產品仍然依賴進口,2018年進口各類化學品650多億美元,而同期出口只有350多億美元。
這些問題不僅制約化工產業自身發展,也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響水“3·21”爆炸事故,深刻警醒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必須以刻不容緩、時不待我的精神,加快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安全是底線,環保是生命線,這是化工產業發展的首要前提。必須把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工作抓到位,徹底消除事故隱患。
一要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突出問題導向、標本兼治,強化系統推進、精準施策,綜合運用法治化和市場化手段,依法依規推進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開展從產品到技術、工藝、設備、從業人員、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的全方位、全過程整治,全面提升化工行業產業結構和本質安全水平,努力實現各類風險隱患可防可控。
二要堅持“一企一策”整治化工生產企業,逐企制定關閉退出低端落后企業實施方案,切實做好關閉退出企業的職工安置、“三清”(清原料、清產品、清設備)等后續處置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矛盾,確保關閉退出任務如期完成和社會穩定。對確定為停產整改、限期整改、異地遷建的企業,督促其制定“一企一策”的整改實施方案。方案經審核可行的抓緊組織企業實施,方案經審核不可行的要求企業關閉退出。整改或搬遷完成后,驗收仍不能滿足安全環保標準要求的企業也要關閉退出。
三要加快整治化工園區(集中區)。堅決關閉或取消一批不能達標的化工園區,逐一制定“一園一策”的整治方案,確保園區關閉或取消化工定位全過程有序、安全、穩定。
圖為沿長江布局的化工企業。攝影/章軻
高水平布局發展高端化工產業
布局合理是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產業鏈高端化是化工產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必須統籌抓好化工產業的區域布局和產業鏈布局。
一是堅持高起點布局優質化工項目。
提高產業準入門檻,高標準發展市場前景好、工藝技術水平高、安全環保先進、產業帶動力強的化工項目。新建化工項目原則上投資額不低于10億元(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的項目除外)。
對安全環保規范、符合產業規劃的重點骨干企業,在環境容量許可、不新增規劃用地的前提下,支持技術改造,支持發展符合產業鏈要求的綠色高端化工項目,支持配套產業,支持完善產業鏈。
對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但區域總體容量不足的,要統籌規劃調整,有針對性地推進改造提升。高起點推進沿江地區戰略性轉型和沿海地區戰略性布局,支持連云港高水平建設沿海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二是堅決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
大幅壓減沿長江干支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環境敏感區域、城鎮人口密集區、化工園區外和規模以下化工生產企業,著力破解“重化圍江”突出問題。沿長江干支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且在化工園區外的化工生產企業原則上2020年底前全部退出或搬遷。嚴禁在長江干支流1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
三是大力壓減環境敏感區域化工生產企業數量。
太湖一級保護區內、京杭大運河(南水北調東線)和通榆河清水通道沿岸兩側1公里范圍內的企業,以及位于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內的企業,2020年底前基本關閉或搬遷。
四是加快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
凡是達不到有關安全環境衛生等標準的,2020年底前依法關閉退出;確實無法關閉或遷建的企業,必須在2020年底前將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內的居民全部遷出。對安全衛生防護距離達標的企業,要強化安全環境監管責任,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轉型升級或異地遷建。
五是大力壓減園區外和規模以下化工生產企業數量。安全風險高、環保管理水平差和技術水平低的企業2020年底前全部關閉退出。推動產業關聯度高、安全和環保達標的企業搬遷入園,完善化工園區產業鏈。
著力提升化工行業管理水平
科學有力有效的行業管理,是實現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必須針對化工行業特點,建立健全行業管理機制。
一要強化全方位全流程監管。
二要強化負面清單管理。
三要強化信息化手段監管。
“3.21”響水爆炸事故對江蘇省化工產業造成的影響仍然難以消退!最后,流程君想說,江蘇是化工大省,希望規范化的管理帶來的只有行業的重新洗牌,期待未來看到一個更清晰的行業整治方案,衷心希望未來能實現江蘇化工行業的轉型發展,真正走出一條綠色、安全、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