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受新冠疫情、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俄烏地緣沖突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頻繁。煤炭、天然氣、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玉米等糧食價格也出現上漲勢頭,對做好國內保供穩價工作形成新的挑戰。3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林念修、胡祖才出席,圍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回答記者提問。
問:最近由于俄烏地緣風險沖擊,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這肯定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為了實現穩定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如何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不良影響?
答: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責任重于泰山。面對今年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底線思維,綜合施策、精準調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一是做好糧食保供穩價工作,保障糧食安全。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穩,穩物價就有了堅實的“壓艙石”。我國稻谷、小麥等口糧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完全自主自足,今年將穩定播種面積和產量,做好化肥保供穩價工作,保持糧食量足價穩,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時,加大玉米、大豆保供穩價工作力度,挖掘國內潛力,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合理利用國際資源,加強儲備調節,保持供需平衡。
二是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保障能源安全。重點是做好煤炭保供穩價工作。我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燃煤發電量占60%左右,煤價穩則電價穩,能源價格的“基本盤”就穩。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完善煤炭價格區間調控,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實施好這項重大改革,確保改革措施落地見效。完善煤炭產供儲銷體系,提升供需調節能力,保障產能合理充裕,強化市場預期管理,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完善煤、電價格傳導機制,確保安全穩定供應。
三是做好重要礦產品保供穩價工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加大鐵礦石等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加快礦產品基地建設,擴大廢鋼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增強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強化進出口調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促進重要礦產品安全供應、價格基本穩定。
四是緊盯市場動向,依法加強市場監管。緊盯重點大宗商品市場供需和價格走勢,加強監測分析研判。保持市場監管高壓態勢,加大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特別是對資本惡意炒作,將予以堅決打擊。
五是切實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兜牢民生底線。指導各地認真執行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及時啟動、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問:當前實體經濟發展還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挑戰,請問下一步國家在推動各類實體經濟,包括新型實體企業等,還有哪些大的舉措?
答: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實體經濟無論是總量規模,還是結構質量,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創造了世界奇跡。但同世界工業強國相比,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必須要加倍努力,加快補上。為此,我們將堅持統籌兼顧、綜合施策,重點抓好兩件大事,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持續振作工業經濟,促進實體經濟量的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經濟首先要穩的就是工業,必須保持一定水平的工業增長速度。
第一,紓困減負,讓企業活下來,并且能夠越活越好。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穩得住,市場就有信心,經濟就有前景。我們將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全力做好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穩定大企業生產經營、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活力,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增強市場信心、提振發展預期。
第二,抓實投資,讓企業振作起來,并且能夠持續增強發展后勁。制造業投資既對當前穩增長有重要作用,又影響著未來的產業結構和發展后勁。要緊緊抓住制造業投資這一個“牛鼻子”,一手抓傳統產業賦能改造,一手抓新動能培育發展。堅持做到“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快做好“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其他重大戰略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爭取盡快開工建設。大家都注意到,近期各地都陸續啟動了一大批重大項目的建設。同時,要結合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要求,做好各領域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和建設,切實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另外,要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實體經濟質的提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用好強大國內市場,以升級空間大、市場潛力足的傳統產業為重點,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力度,著力擴大優質供給,更好滿足投資和消費升級需求,暢通“產銷儲”循環。推進重點高耗能領域節能降碳和改造升級,加強綠色技術攻關應用,提升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等行業技術水平。
二是著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深入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鼓勵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強設備更新和新產品規模化應用,加快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增強制造業競爭新優勢。支持企業加大品牌建設力度,不斷提升中國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著力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持續抓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引導地方和企業探索新模式新路徑,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和成功模式,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有力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