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緣政治沖突持續發展之際,歐洲氮肥及合成氨行業持續因天然氣的高價承壓。近期,多家媒體報道,全球最大的氨生產商美國CF工業旗下全資子公司CF化肥公司表示,由于歐洲天然氣持續高價擠壓著氨和化肥生產利潤,預計英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的氮肥生產商仍將面臨嚴峻的市場形勢。該公司已經關閉了其在英國因斯的合成氨和化肥廠,只保留比林厄姆工廠。而從長遠來看,雖然歐洲天然氣和化肥價格已有回落跡象,但其價格高位狀態仍將持續,歐洲氮肥和合成氨行業仍將繼續承壓。
天然氣是合成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和主要燃料來源,氮肥生產成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天然氣的價格。作為氮肥基本組成部分,合成氨消耗量占全球氨市場的80%以上,而氮肥約占所有肥料的60%,其中合成氨被加工成尿素、硝酸銨、硫酸銨、磷酸銨和氮溶液等產品。CF化肥公司表示,對于包括該公司在內的全球許多生產商來說,生產氨的總成本中有70%以上是天然氣。該公司在最近一份關于擬永久關閉其在因斯的兩座合成氨及氮肥綜合廠之一的公告中表示:“天然氣遠期曲線表明,在可預見的未來,英國和歐洲的氮氣設施將成為全球高成本邊際生產商,對當前運營的可持續性構成持續挑戰。”
CF化肥公司表示,該公司計劃重組其英國化肥業務。因斯的所有生產業務將集中在規模更大的比林厄姆生產廠,其業務包括合成氨、硝酸銨和二氧化碳。CF化肥公司稱,比林厄姆化肥綜合廠產能足夠滿足英國預期的硝酸銨需求,該公司還有大量的合成氨和硝酸工業合同,并可將天然氣成本傳遞給客戶,其噸產品生產成本較因斯工廠要低。此外,比林厄姆工廠更具操作靈活性,因為它設有一個4萬噸的氨儲罐,可用于進口成本較低的合成氨。
根據CF化肥公司數據,比林厄姆的合成氨總產能為59.5萬噸/年,硝酸銨產能62.5萬噸/年,硝酸產能41萬噸/年。關閉的因斯工廠合成氨生產能力為38萬噸/年,自去年9月以來一直停產合成氨。它還有硝酸銨產能57.5萬噸/年和氮磷鉀復合肥生產能力41.5萬噸/年。CF化肥公司表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供應鏈問題以及對某些原材料需求和成本飆升,在可預見的未來,氮磷鉀復合肥銷量預計將大幅減少。
市場人士表示,目前,高氣價和地緣政治沖突造成的氮肥及合成氨成本高企問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據標普全球化學經濟學手冊(CEH),CF工業和雅苒國際在全球合成氨總產能方面處于領先地位,2020年的總產能超過1600萬噸/年。2021下半年以來,因為天然氣價格創紀錄上漲嚴重影響氨利潤率,2家公司大幅削減了氨產量。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這一情況加劇。3月份,雅苒削減了其幾家合成氨和尿素設施的產量,隨后利潤率提高,這些工廠開始恢復生產。雅苒在其第一季度業績公告中表示,該公司的歐洲天然氣加權平均成本為30.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上年同期成本僅為6.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隨著地緣政治沖突繼續發展,俄羅斯氮肥供應量不斷減少,全球氮肥供應更加緊張。雅苒表示,盡管全球產能在增長,預計2022年全球氮肥市場仍將保持緊張。
標普全球農業綜合服務公司旗下的Fertecon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于歐洲買家希望購買蘇伊士以東所有剩余供應,預計合成氨市場也將進一步收緊。報告稱,由于黑海各港口的氨供應無法迅速恢復,與俄羅斯簽訂合同的最終用戶將一直關注2022年下半年沙特阿拉伯增加產量的情況,沙特阿拉伯的Ma'aden公司計劃于今年第三季度投用其在沙特的年產能100萬噸的合成氨工廠。
Fertecon最新市場簡報表示,近幾周化肥價格在下降。然而,由于制裁和貿易關稅導致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個市場供應量降低,今天的化肥市場供應緊張形勢未改。據Fertecon歷史數據,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間,尿素、磷酸二銨和鉀肥價格上漲了3倍多,價格在今年第一季度加快上漲,然后在4月趨于穩定并開始下降。近期,荷蘭TTF天然氣價格平均為2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折算下來每噸氨生產的天然氣理論成本不到950美元,這已經比更早些時候有所改善。但是,Fertecon表示,盡管近幾周歐洲天然氣價格有所走軟,但總體價格仍處于“高水平”,這仍可能增加氨和所有氮產品的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