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堿
學名碳酸鈉,又稱蘇打、堿灰,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純堿工業的主產品,通常為白色粉末,高溫下易分解,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
純堿產品主要有兩種,即重質純堿和輕質純堿。此外還有超輕質純堿和超重質純堿。其規格的區別主要在于物理性質的不同,如松密度、粒子大小和形狀及安息角度等。一般來說,輕質純堿密度為500-600kg/m3,重質純堿密度為1000-1200kg/m3,超輕質純堿密度為370kg/m3左右,超重質純堿密度為1550-2553kg/m3。
產品架構
中國純堿產能分布
中國純堿產能分布較為廣泛,但主要集中于華東(江蘇、安徽)、華北(河北、山東、天津)、華中(河南、湖北)、西北(青海)、西南(四川、重慶)區域。
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2022年6月初,中國純堿總產能為3245萬噸,有效產能為3100萬噸,在產產能為3080萬噸。
2017年全國純堿產量2715萬噸,2018年產量同比下降,總量2682萬噸,個別裝置有停車;
2019年純堿產能增加,新裝置投放以及個別企業產能擴產等因素,產量同比增加85萬噸,總量2767萬噸;
2020年受疫情影響,需求減弱,純堿庫存高位,價格下跌,企業虧損,部分企業減量生產,導致產量下降。
2021年純堿整體走勢強勢,價格持續上行,創歷史新高,需求增加,開工相對穩定,產量提升,2021年總產量2892.06萬噸。
對于純堿需求而言,輕質純堿下游需求處于飽和狀態,新增領域體現在碳酸鋰行業,但產能釋放小,對純堿的需求增速緩慢。重質純堿下游主要集中在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兩大領域,總占比超過50%。
對于2022年來說,純堿的需求增量依然主要體現在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行業。
2017-2021年中國純堿進口量波動幅度大,其中2020年進口量突破35萬噸,創近五年來最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前期部分合同履約時間因中美貿易沖突而推遲。2021年,由于國外疫情防控不力等因素,特別是美國國內逐步惡化的疫情形勢,中國純堿進口量在23.75萬噸,較2020年減少11.87萬噸,降幅33.32%。
2017-2021年中國純堿出口量總體上呈現下滑趨勢,2017年出口峰值152.25萬噸,創近五年來最高水平。
2018-2020年純堿出口量較為平穩,波動幅度較小。
2021年,國內純堿供應相對緊張,且純堿現貨價格連續上漲至歷史高位,廠家盈利情況較為可觀,此外,國際集裝箱航線運費居高不下及集裝箱運力受限,純堿生產商的出口意向不高,2021年純堿的總出口量在75.85萬噸。
影響國內純堿價格的主要因素
(1)市場環境
純堿產能過剩、供需變化,影響價格。此外,企業檢修、下游低價備貨、下游新增產能釋放等因素,也是影響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
(2)企業自身
堿廠自身的因素,如資金、庫容量、品牌效應等,比如有些企業短期資金需求受到自身庫容量的制約,價格調整相對靈活;部分企業具有品牌效應,價格略高。
(3)成本
當價格接近成本線或虧損的邊緣時,企業會考慮限產保價。
(4)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
政策方面的因素包括與行業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比如,環保檢查,國家重大活動,安全生產檢查,冬季錯峰生產等,對于純堿裝置有一定影響。
(5)經營者心理
經營者在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后產生心理狀態改變,往往導致情緒波動,判斷失誤,做出盲目搶購或狂拋行為,這也是在某個時間段內引起純堿產品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