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cmckw"><menu id="cmckw"></menu>
    <nav id="cmckw"><code id="cmckw"></code></nav>
  • <nav id="cmckw"><strong id="cmckw"></strong></nav>
    <nav id="cmckw"></nav>
  • <xmp id="cmckw"><xmp id="cmckw">
    <xmp id="cmckw">
    <nav id="cmckw"><code id="cmckw"></code></nav>
    歡迎來到河南金山化工集團!本集團主營純堿、氯化銨、三聚氰胺、小蘇打等產品,歡迎各位前來采購!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供需同振新賽道方興未艾——2023年化工行業投資策略
    2023-01-04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近期疫情管控政策的調整也使國內消費市場加快恢復,綜合預期下,多家券商認為:2023年部分化工品的需求有望恢復增長,新能源、儲能、半導體及軍工等產業升級所涉及的化工新材料板塊仍將保持高景氣。其中,半導體材料、光伏材料、鋰電材料等尤其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半導體材料:借力國產替代加速進階


    2022年,受全球經濟環境和行業景氣周期波動以及疫情反復影響, 整個電子行業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但總體來看,中國半導體產業仍在持續成長。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我國半導體材料國產化率2021年僅約10%,在品類豐富度和競爭力方面處于劣勢。但長期來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走上自主創新之路,預計國產材料及設備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國產替代周期有望縮短。


    近年來,半導體應用和消費市場需求穩定增長,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5559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455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持續增長,半導體銷售額將達到6014億美元。半導體材料種類較多,占據市場份額前三名最大的分別是硅片、氣體、光掩模。此外,拋光液和拋光墊、光刻膠配套試劑、光刻膠、濕化學品、濺射靶材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2%、6.9%、6.1%、4.0%、3.0%。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通過內生研發或者外延并購的方式切入半導體材料(電子化學品)領域是近幾年化工企業尋求轉型較為常見的模式。轉型成功的企業在獲得更快行業增速的同時也能得到更高的市場估值,迎來一波雙增長。在國內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相關材料企業也迎來國產替代的良機。部分研發實力強、切入客戶層級領先、產品轉型升級成功的企業有望分享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的紅利。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硅周期”和宏觀經濟周期等多種因素疊加,半導體行業在2023年有望探底。


    而西部證券研報則認為,美國出口管制加碼將加速半導體材料的國產替代,他們看好半導體材料、零部件和相關設備,以及碳化硅市場。


    光伏材料:百億級POE市場靜待突破


    2022年,在我國政策推動下,國內光伏行業新增裝機量大幅提升,光伏膠膜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


    光伏膠膜原料分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聚烯烴彈性體(POE)兩種。EVA作為目前光伏膠膜主流原料,進口依存度較高,未來國產化空間較大。同時,預計2025年我國光伏膠膜領域對EVA的需求占比最高可達45.05%。


    另一主流原料POE可應用于光伏、汽車、線纜、發泡、家電等領域,目前光伏封裝膠膜已成為POE最大的應用領域。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1年版)》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POE膠膜和發泡聚乙烯(EPE)膠膜的市場占比已提升至23.1%。近年來,隨著我國光伏組件產量的持續上升以及POE在光伏膠膜中的不斷滲透,國內POE需求量穩步增長。


    但由于POE生產工藝具有較高壁壘,目前國內企業尚不具備POE的量產能力,我國POE消費全部依賴進口。自2017年以來,國內企業陸續研發布局POE產品,萬華化學、東方盛虹、榮盛石化、衛星化學等民營化企未來有望實現POE的國產替代,這一百億級大市場靜待突破。


    鋰電材料:四大主材出貨量進一步提升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和鋰電儲能市場保持高景氣度,帶動鋰電材料出貨大幅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25%。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預計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670萬輛;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超900萬輛。2022年中國鋰電池出貨增速預計超100%,動力電池出貨增速預計超110%,儲能鋰電池出貨增速超150%。鋰電池出貨大幅增長帶動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主材以及六氟磷酸鋰、銅箔等其他鋰電材料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77萬噸,同比增長62%;負極材料出貨量54萬噸,同比增長68%;隔膜市場出貨量達5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超55%;電解液出貨33萬噸,同比增長63%。整體來看,2022年國內四大鋰電主材整體出貨量保持增長態勢。


    GGII預計,2023年國內鋰電池市場出貨量將超過1TWh,其中動力電池出貨有望超800GWh,儲能電池出貨將超180GWh,進而帶動鋰電四大材料整體出貨量進一步提升。


    雖然2022年12月鋰礦和鋰鹽價格雙雙下跌。但在券商看來,這主要源于淡季效應,鋰價“拐點”并未到來。


    華西證券認為,此次鋰鹽價格的波動屬于伴隨行業淡旺季的正常波動,而并非“拐點”。申萬宏源證券也認為,2023年隨著原料產能的進一步釋放,鋰電材料產業鏈利潤從上向下轉移的趨勢仍將持續。浙商證券認為,鋰資源邊際供大于求的情況或出現在2023年下半年。



    純堿,三聚氰胺,氯化銨
    聯系電話
    冈本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