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企業2022年報顯示:銷售業績普漲 盈利遭受沖擊】
近期,大型化工企業相繼發布2022財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這些企業的銷售業績仍普遍實現增長,但受全球經濟蕭條、能源原料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的盈利遭受沖擊。
2022年大型化工企業營收多數維持增長主要來自于成本推升的產品價格上漲以及擴能帶來的營收項目增加。不過受地緣動蕩導致的能源價格顯著上漲影響,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此外,受YQ階段性爆發及房地產進入下行周期影響,需求端降溫也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造成沖擊。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板塊盈利下滑的同時,部分企業的新材料業務卻表現亮眼,給相關企業的業績貢獻了更多的增量。展望未來,由于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顯著回落,企業原料成本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有所緩解,并且在防控政策優化之后,化工品需求有望邊際改善,因此化工企業盈利有望在上年低基數基礎上有所修復。考慮到海外經濟增速下滑以及國內房地產、汽車等終端消費領域仍處于恢復階段,因此企業盈利水平的恢復力度和速度不宜過度樂觀。此外,考慮到傳統業務板塊在擴能背景下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產品結構具有高端化、差異化的企業盈利能力的優勢或進一步體現。
【全球原油供需比值仍在均衡區間內】
根據EIA報告測算,2022年4月份全球原油過剩112萬桶/天,預計5月份全球原油過剩32萬桶/天,6月份全球原油短缺59萬桶/天,7月份全球原油過剩34萬桶/天。
依據ElA數據測算2023年4月份全球原油供需比值為1.1%,預計5月份為0.3%,6月份為-0.6%,7月份為0.3%。預計2023年剩余時間全球原油供需比值仍將在2%的均衡區間運行。盡管隨著美聯儲加息政策的持續推進,市場上對于海外經濟衰退的擔憂愈來愈深,并擔憂經濟衰退將進一步拖累原油需求。但在此背景下,opec+也對應宣布了新的減產政策以支撐油價,預計供應偏緊和需求疲弱兩大主線支撐之下,2023年全球原油實際供需仍會維持在我們衡定的[-2%,2%]均衡區間范圍內運行。
【五部門:7月1日起全國范圍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VIB階段】
5月8日,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發布《關于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有關事宜的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國范圍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VIB階段,禁止生產、進口、銷售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VIB階段的汽車。生產日期以機動車合格證的車輛制造日期為準,且合格證電子信息應于2023年7月1日0時前完成上傳;進口日期以貨物進口證明書簽注運抵日期為準;銷售日期以機動車銷售發票日期為準。
從國VIB汽油的角度來看,《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里提到了保證國VIB的充足供應,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認為,市場已經全面供應國VIB很長時間了,供應已經不是問題;從車企角度來看,本次國VIA切換國VIB排放標準的切換準備時間較長,各大車企早在2021年左右便開始著手準備,因此也不會對車企造成太大的壓力。后期需要關注排放標準切換后對前幾代排放標準車輛的淘汰以及新購車時的選擇。
【4月,我國乘用車產量、零售同比分別增加77.4%和55.5%】
乘聯會:4月,我國乘用車產量、零售分別完成175.9萬輛和163.0萬輛,同比分別增加77.4%和55.5%。1-4月,乘用車產量、零售分別完成685.4萬輛和589.5萬輛,同比分別增加7.7%和減少1.3%。
4月乘用車產銷雙增主要有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受去年基數較低的原因影響。2022年4月受YQ影響,汽車產銷僅分別完成99.6萬輛和96.5萬輛,顯著低于正常水平;二是隨著降價促銷熱度逐漸消退,消費者恢復理性消費,觀望情緒得以緩解,前期壓抑需求有所釋放。目前來看,國內消費正處在“恢復”消費到“擴大”消費的復蘇過程中,“恢復”消費更多的停留在出行、餐飲、服裝等領域,而到了“擴大”消費階段,更多的是體現在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領域。后期來看,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穩定,居民收入和就業預期的改善,消費或將持續復蘇,汽車產銷仍存在邊際修復可能,對于金屬、塑料、橡膠等商品的需求或將起到一定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