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化工板塊持續呈現偏弱整理的走勢,多數化工品價格下跌,但純堿期貨表現特立獨行,受去庫利好消息的支撐,今日主力合約繼續逆勢上漲,盤中刷新十個月高點2368元,收盤上漲3.16%,收報2353元,盤中多頭謹慎增倉。純堿主力合約自10月27日反彈以來,價格累計上漲超過43%。
純堿市場延續去庫態勢,市場心態受到支撐。上周純堿廠家庫存止增并出現下滑,本周庫存延續下降,國內純堿廠家總庫存環比下降8.37%。輕質庫存27.83萬噸,重質庫存12.76萬噸。這一去庫的趨勢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
華聞期貨投研團隊表示,純堿庫存持續下降令支撐純堿價格進一步上漲。當前純堿供應端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其中包括堿廠開工負荷持續下降的問題。青海地區的大型堿廠仍在進行降負荷的操作,而全國范圍內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經全面啟動,其中牽涉到的地區包括主要的純堿生產地區如青海和河南。
此外,陜西興化計劃在本月底進行停車檢修,而遠興能源也在互動平臺表示,由于個別設備調試,三線暫不具備投料試車條件。盡管面臨這些挑戰,現貨市場的成交依然保持較好水平,一些企業甚至再次執行封單措施。而本周廠家庫存也呈現出止增轉降的趨勢。
遠興能源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有產能—控股子公司中源化學純堿產能180萬噸/年;新增產能—阿拉善天然堿項目一期純堿產能500萬噸/年,其中第一、第二條生產線(產能均為150萬噸/年)目前已達產,第三、第四條生產線(產能均為100萬噸/年)暫未投料。第三條生產線計劃于11月下旬投料,達產時間取決于裝置運行情況,暫無法準確預計。公司未開展純堿期貨業務。
另外,據隆眾資訊,截至2023年10月,我國純堿進口量在15.43萬噸,環比下降3.34%,進口均價234.30美元/噸。純堿出口量在5.74萬噸,環比增加2.16%,出口均價304.87美元/噸。1—10月累計進口量為52.0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0.91萬噸,增幅為367.89%。1—10月累計出口量為133.57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33.48萬噸,跌幅為20.04%。
10月份,我國純堿市場維持凈進口狀態,單月凈進口約9.7萬噸,但環比減少6.32%。
原鹽價格穩定,煤炭價格小幅下降,而純堿價格上漲,利潤進一步提升。統計數據顯示,氨堿法利潤環比增長31.28%,聯堿法利潤環比漲幅為6.84%。堿廠整體開工率89.03%,環比增加4.35%,純堿產量同比增加5.14%。
盡管多數堿廠執行封單策略,但下游需求仍保持尚可狀態,純堿略有補庫。純堿企業出貨順暢,部分堿廠待發訂單增加,終端市場買氣良好,繼續采購執行訂單。多家堿廠的封單策略進一步提振市場情緒,使得近月合約表現繼續偏強。
然而,隨著產能壓力的增加,遠月合約預期偏弱。純堿供需結構變化較快,市場關注西北地區裝置負荷調整、環保政策變化以及行業新增產能投放等因素。投資者需要謹慎關注市場動向,做好風險防范。
展望后市,華聞期貨投研團隊表示,純堿市場的供應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將繼續對期現貨價格帶來支撐。純堿廠家整體開工負荷保持在9成左右,整體庫存水平不高,大部分待發訂單充足,但一些廠家已經開始控制接單。市場對供應擾動的預期升高,一方面受到青海地區大廠降負荷的影響,另一方面,環保督察的啟動也對主要產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總體而言,短期內純堿期貨價格仍將保持偏強運行。然而,考慮到當前市場新增驅動有限,未來產能壓力較大,純堿供需結構變化較為敏感,因此需謹慎對待市場情緒的可能轉變風險。繼續關注西北地區裝置負荷調整、環保政策變化以及行業新增產能投放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