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工園區認定復核工作持續推進
2023年以來,我國化工園區認定復核工作持續推進。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西等省(區、市)紛紛發布了復核后的首批化工園區名單。根據石化聯合會園區委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全部或階段性完成了化工園區認定工作,通過認定的化工園區和化工集中區達到638家。其中,山東、江蘇、浙江等8個省份園區認定工作全部完成;黑龍江、遼寧、河北等21個省份正在分批次發布通過認定的化工園區。
2023年5-8月,工信部原材料司還進行了化工園區認定管理“回頭看”檢查工作,對廣東、廣西、江蘇、四川、重慶、吉林、遼寧、山西等10個省市區進行“回頭看”現場核查。石化聯合會園區委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全程參與了該項工作。這次核查主要為貫徹落實《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指導各地規范園區建設和實施認定管理,提升化工園區安全生產和綠色發展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化工園區認定管理“回頭看”核查組在江西省開展化工園區認定管理現場核查。
2
應急管理部印發
《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
2023年11月20日,應急管理部印發《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旨在有效防控化工園區重大安全風險,推動化工園區實現集中布局、集群發展、降低安全風險。應急管理部2019年印發的《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試行)》同時廢止。
《導則》進一步明確了化工園區定義,進一步明確了安全風險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有關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細則。對評估為高(A級)或較高(B級)安全風險等級的化工園區,一是限期整改,整改期間停止新、改、擴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建設項目(安全、環保、節能和智能化改造項目除外)。二是整改完成后,由省級相關部門組織安全風險等級復核,仍達不到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等級的,報告省級政府并提出處理意見。三是因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被判定為高安全風險等級(A級)的化工園區,應在事故發生至少3個月且事故已結案并向社會公布后,方可提請安全風險等級省級復核。
3
2023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結果發布
2023年10月25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主辦的2023中國化工園區論壇在泉州召開。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了2023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結果。
據悉,石化聯合會園區委根據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自愿參與評價的化工園區進行了研究,經統計分析、專家核定,確定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為“2023高質量發展卓越化工園區”,確定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0家為“2023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總體來看,這些化工園區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產業基礎雄厚,盈利能力強。二是土地集約利用,基礎設施完善。三是節能減排,綠色生態發展。
此外,同期還發布了10家“2023最具發展潛力化工園區”
4
江蘇省發布全國首個“化工園區管理辦法”
2023年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江蘇省化工園區管理辦法》。該辦法是全國首個化工園區管理辦法,其內容除園區認定外,還包括了化工園區規劃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設立、區域范圍調整、項目入園、日常管理、取消定位等事項,并對各方面內容都作出了明確規定。該辦法對新設化工園區、化工園區擴區等明確了條件和工作程序。
該辦法還明確了江蘇省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海事管理、應急管理等主管部門在關于化工園區方面的相關職責和工作范圍。
該辦法的正式印發,進一步提高了園區管理的規范性,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
江蘇連云港石化基地
5
山東率先邁出化工園區擴區步伐
作為我國化工第一大省,山東省在2023年批復并同意了多家化工園區的擴區申請。包括齊魯化學工業區、濱州魯北化工產業園、德州運河恒升化工產業園、巨野化工產業園、東營廣利化工產業園、東營市東營區化工產業園、墾利勝坨化工產業園、利津濱海新區化工產業園、濟南刁鎮化工產業園、魚臺張黃化工產業園、臨朐化工產業園等。
為規范全省化工園區擴區工作,促進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早在2022年,山東省便調整了化工園區擴區條件和程序。申請擴建的化工園區,必須符合管理考核綜合評分不低于80分、園區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占園區總營業收入的60%以上、已建成項目畝均產值不低于300萬元、已開發利用面積不低于園區現有面積的80%等硬性要求。 6 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是化工行業“兩化融合”的重要途徑。2023年,智慧園區建設繼續深化,在工信部、應急部和石化聯合會的共同推進下,目前我國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監管服務平臺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全國列入《智慧化工園區名錄》的園區已達40家,另有60家園區處于建設期。 同時,為幫助化工園區更好地選擇成熟適用的技術,為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提供助力,石化聯合會園區委啟動了第三批“智慧化工園區適用技術”的申報工作,共計收到來自57家單位申報的69項技術。這些技術涵蓋了基礎層、平臺層、應用層三大層級,涉及安全、環境、應急、運輸、數據模型、通信等多個領域。經過申報材料規范性審核、專家函審以及集中答辯,最終綜合評分前26項技術通過評審。截至目前,共有83項技術列入了智慧化工園區適用技術目錄。 此外,《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導則》第1至第8部分和《智慧化工園區運維管理要求》共9項團體標準的編寫和評審工作目前已經完成。這9項標準全面總結了近幾年智慧化工園區建設經驗與成果,具有極強指導性和操作性,為“十四五”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7 綠色化工園區建設保持穩中求進 為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產業 [2017]2105號)》的精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開展了“綠色化工園區名錄”的申報發布工作。2023年,經自主申請、文件審查、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確定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衢州智造新城、洋浦經濟開發區、平頂山尼龍新材料開發區、安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南港工業區、煙臺化學工業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8家化工園區新增列入“綠色化工園區名錄(2023年)”。截至目前,列入“綠色化工園區名錄”的園區已達30家,另有8家園區處于建設期。 同時,在《化工園區“十四五”發展指南及2035 中長期發展展望》提出的2025年要完成創建50家“綠色化工園區”的目標要求指引下,園區委于2021年7月首次啟動了綠色化工園區適用技術申報評審工作。截至2022年,共評選出綠色化工園區適用技術32項。2023年啟動申報后,最終有18項技術通過初篩,進入專家評審環節。最終通過評審的技術將以“綠色化工園區適用技術目錄”的形式,在“2024中國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大會”上進行發布,該會議計劃于2024年4月召開。 8 化工園區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 化工園區的規范化和整治提升工作離不開標準體系的技術支撐。截至2023年底,化工園區相關標準數量已達43項,已初步建立了以國標編制為引領,行標、團標編制為支撐的標準化工作體系。 2023年,化工園區管理與建設標準持續更新,《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預警體系建設技術規范》《化工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指南》《化工園區封閉化管理工程建設導則》3項團標完成并發布;《化工園區競爭力評價導則》《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2項行標,《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導則》系列9項團標已完成送審;《化工園區中試基地建設導則》等4項國標,《化工園區公共管廊管架養護技術管理規程》等7項團標在研;《化工園區與企業信息化融合建設技術要求》《化工園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標準》新立項。 9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 發文促煤化工行業園區化發展 2023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發布《關于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并提出,要按照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國土空間規劃、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等要求,進一步加強規劃引導,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聚化、園區化發展。 作為我國最大的煤化工產業集群,同時也是我國五大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中,以寧東、榆林、鄂爾多斯為依托的能源“金三角”地區高度重視煤化工產業的集聚化,推動煤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已形成全球現代煤化工創新、集聚發展高地。 2023年9月6日-8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能源‘金三角’化工園區協同發展會議”在鄂爾多斯召開,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寧東、榆林視察煤化工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決策部署,推動以鄂爾多斯、榆林、寧東為主的能源“金三角”地區及附近省市煤化工產業協同發展。 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10 生態環境部發布 《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 2023年10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從總體思路、工作范圍、工作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五方面,對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和化工園區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旨在鞏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成效,推動提升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強化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范。 《方案》提出了明確的兩階段實施目標:2024年底前,沿黃河省(區)化工園區和國家級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達標運行,污水管網質量和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2025年底前,其他各類園區基本實現上述目標。并以目標為導向,提出了發現問題、銷號管理、信息更新、打造標桿四項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