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內純堿市場行情大漲大跌,如同過山車般驚險,走勢跌宕起伏,整體呈“W”型,總體價格處于高位,企業利潤整體較為可觀。展望2024年,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純堿市場新增產能陸續釋放,在供應增加預期下,純堿下游整體需求增幅或放緩,同時隨著國民經濟復蘇,2024年純堿市場或呈震蕩趨穩運行。
卓創數據顯示,2023年底國內純堿產能達到3658萬噸,同比增加12.8%;全年產量在3260萬噸左右,同比增加11.84%,純堿供應持續增加,產能增量創新高。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純堿市場的最大變化是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龍頭企業對價格的控制力明顯增強。
山東海化集團市場部部長劉敬玉分析說,2023年國內純堿新增產能630萬噸,2024年仍有近300萬噸產能待釋放。2024年純堿產能預估為4000萬噸,實際全年產量或在3600萬至3800萬噸。
按照新產能的投放節奏,2024年純堿供應過剩預期較為明顯,尤其是上半年企業檢修安排較少,新產能帶來的供應壓力將對市場產生較大沖擊。低成本天然堿或維持高開工率,高成本聯堿和氨堿法開工率或呈下降趨勢。生意社分析師認為,2024年純堿產量將繼續提升,純堿供應將會維持寬松局面。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純堿產能、產量預計將繼續提升,且隨著市場的不斷博弈,2024年純堿價格高波動特征將延續。而純堿的高波動特征或為產業鏈上中下游帶來明顯的套期保值機會。
中信建投期貨能源化工分析師胡鵬認為,2024年純堿價格的主旋律是供應過剩,但因頭部企業集中度較高,純堿生產企業通過調節開工率來支撐價格的意愿較強;下游玻璃等企業可通過壓縮原料庫存和進口來增強話語權。預計年內純堿價格延續高波動特點。
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純堿總消費量約3132萬噸,較2022年增加近200萬噸。其中主要增量來自光伏玻璃。光伏玻璃2023年產能擴張較2022年有所放緩,但仍增長26.88%。除光伏玻璃產量增加外,碳酸鋰產量增加也為純堿需求提供增量。
基于此,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純堿整體需求將延續增加趨勢,但增幅或放緩。
具體來看,重堿主要用于浮法和光伏玻璃,2024年玻璃產能或呈現先高后低走勢。2024年,純堿需求預計增加200萬噸,增幅接近2023年,其中光伏玻璃需求增幅放緩,浮法玻璃需求保持高位但有縮量。
浮法玻璃的純堿需求將呈現遞減趨勢。預計2024年上半年浮法玻璃對于純堿的需求將保持高位,但下半年需求或將明顯收縮。
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認為,光伏玻璃的純堿需求會增加。2023年國內光伏玻璃新增19條產線,給純堿帶來的增量需求近180萬噸。2024年國內光伏玻璃仍處于產能擴張周期,仍將是純堿增量需求的主要來源。預計2024年國內光伏玻璃全年產量增加約600萬噸,對純堿的需求增加120萬噸。此外,2024年輕堿需求預計隨著國民經濟復蘇將得到提振。
整體來看,因純堿需求相對剛性,供應端的變動會導致價格出現巨幅波動。隨著光伏玻璃產量持續增加,重堿需求占比將繼續提升,純堿需求端的變動會更小。
此外,純堿的非傳統需求或超預期,以碳酸鋰為代表的新能源用堿需求將增加。碳酸鋰2024年產量預計達59萬噸,按每噸碳酸鋰消耗2噸純堿來算,將貢獻26萬噸的消費增量。此外,納米氧化鋅等新興領域也將為純堿帶來新需求。
有業內人士認為,2024年純堿行業的一大亮點是進口縮量,出口成為新增需求點。
“出口是維持國內市場供需平衡的戰略選擇。”葛文國解釋說,2024年國內純堿供應將趨于寬松,國際需求持續弱勢運行,國際純堿市場競爭將十分激烈。當前國際市場普遍實行季度或半年甚至是全年定價,中國純堿出口量的增長取決于國內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和合理的價格水平,要在國內純堿市場大起大落時,出口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對此,葛文國建議,中國純堿企業應加強行業協同,加大技術革新力度,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提高核心競爭力。
劉敬玉分析說,2024年隨著國內純堿供需結構的轉變,預計進出口格局也將隨之變化。隨著供需逐漸走向寬松,預計今年純堿進口量將明顯回落。而國內純堿生產企業將會尋求更多的出口渠道,來解決國內供應過剩的問題。因此,預計出口將是2024年純堿新的需求增長點。
展望2024年,純堿需求增速不及供應增速,從2023年的緊平衡逐步轉向略過剩, 2024年純堿市場或呈震蕩趨穩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