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堿價格波動的方向及趨勢判斷是基本面研究的最終落腳點,本系列專題旨在對純堿期現價格波動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主要包括純堿生產成本及計算方法、純堿現貨市場定價方式、純堿價格歷史波動分析、純堿價格區域性差異、輕重堿價差水平、現貨價格影響因素、期貨價格影響因素等多個方面。
本文從成本端角度來探討期現價格的波動。在純堿的總成本中,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成本是隨著純堿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項目,這部分成本屬于可變成本。
工資和福利、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等費用都不是純堿生產過程中直接消耗掉的費用,被稱為固定成本,通常會按照產品產量占比進行成本攤銷。受我國原鹽、石灰石、合成氨、煤炭等基礎原料供應條件,以及不同生立工藝所需基礎條件和下游產業聚集分布情況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我國純堿生產廠址廣泛分布于華東、華中、西北以及華北等地區,生產成本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差異。
從近幾輪的行情可以發現,堿廠挺價能力極強,一旦現貨價格觸及氨堿法生產成本附近,堿廠就會主動調節自身庫存、接單狀態或者停車檢修,使得純堿并不會長期處于現貨或盤面負利潤的狀態,從而對盤面產生一定的托舉。
通過統計發現,純堿期貨自上市以來,主連合約低于氨堿法生產成本的天數占總天數的10%,主流地區現貨報價低于氨堿成本的天數占比為9%。分合約來看,09合約盤面利潤虧損天數占比8% < 01合約盤面利潤虧損天數占比13% < 05合約盤面利潤虧損天數占比14%。我們認為,數據結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其中09合約通常有純堿夏季檢修和玻璃旺季需求的支持,01合約通常有冬季環保政策和煤炭旺季需求的支撐,而05合約則屬于相對淡季。
2024年3月初,氨堿企業的生產成本在1750左右,由于純堿的供給彈性相對偏大,在此關鍵位置,繼續做空的性價比不高,空頭出現減倉離場,帶動盤面迎來一波反彈。成本對價格有短期支撐作用,但成本也是動態變化的,價格更多是由供需水平決定的。
中長期來看,純堿供大于求格局是主基調,目前堿廠庫存處于歷史中位偏高水平,未來仍有累庫預期,疊加現貨市場報價下調,基本面暫無趨勢性上漲驅動,以短期反彈思路看待,上方2000-2100附近面臨壓力。
一、純堿生產成本如何構成?
我國純堿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六項費用:
(1)原料及主要材料費用,原鹽和石灰石作為制造純堿的原料,二氧化碳和合成氨作為輔助材料。
(2)燃料及動力費用,指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外購和自制燃料、動力,包括電、蒸汽、重油、天然氣、動力煤等費用。
(3)工資及福利費,指企業內所涉及純堿的生產、營銷、管理等人員的工資以及福利費用。
(4)車間經費,指車間為進行正常生產所耗用的各種材料費用,其中還包含了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修理費、辦公雜費、排污費以及其他雜費。
(5)聯、副產品扣除費,指純堿生產過程中需要扣除的所產聯產品副產品費用。
(6)企業管理費,指企業為管理和組織全廠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在純堿的總成本中,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成本是隨著純堿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項目,當純堿的產量提升時,原材料、燃料及動力的消耗也隨著產量的提升而增加,因此成本也會隨之按比例增加,這部分成本屬于可變成本,是直接跟隨純堿生產流程而消耗的成本。
工資和福利、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等費用都不是純堿生產過程中直接消耗掉的費用。
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生產量的范圍內,它們不會隨著純堿產量的提升或減少而變化,因此被稱為固定成本。這些固定成本也會涉及生產企業所產出的其他產品,因此在會計處理上,這些固定資產的折舊、員工工資及公司經營管理費用通常會按照產品品種進行成本攤銷,故而構成純堿綜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
1 純堿的原料成本
由于我國同時存在多種純堿生產工藝,故純堿的生產成本也會因原材料來源不同、純堿生產工藝不同而有差異。
(1)氨堿法原料成本
氨堿法工藝生產純堿的主要原材料有原鹽、石灰石、焦炭、液氨,其他還有輔助原材料,如助沉劑、硫化鈉、產品包裝袋,原材料采購成本合計上氨堿法總成本的40%-50%。
在不同的地區和企業,原鹽占純堿成本的比例差別很大,對于沒有自備鹽場外購原鹽的純堿生產企業,原鹽約占總成本的25%,具有自備鹽場的企業,原鹽占總成本的比例相對較低,原鹽占總成本的比例為10%左右,因此是否具有自備鹽場對氨堿法成本影響很大。
石灰石價格便宜,在純堿生產成本中的占比約為10% ,同原料鹽一樣是否具有自備石灰石礦、運距的遠近、運輸方式的不同決定了石灰石原料的價格,由此決定了石灰石在純堿產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焦炭在氨堿法制純堿生產中的用量為每噸純堿使用焦炭80-120千克,雖然用量不大,但由于焦炭的價格較高,在產品成本中占比約10%。
燃料主要是煤炭,純堿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水蒸氣,使用燃料煤將鍋爐加熱來獲取蒸氣,每噸純堿的蒸氣用量約3噸,占總成本的35%-40%。
(2)聯堿法原料成本
聯堿法工藝生產純堿的主要原材料為原鹽、氨、CO2,其他還有輔助原材料,如助沉劑、硫化鈉、產品包裝袋。聯堿法在產出純堿的同時以氯化銨工藝生產中所產生的費用:以純堿產量為核算的基礎,先算出聯堿法“雙噸”總成本,再按比例扣除氯化銨應負擔的費用,計算出純堿的成本。通常來說,受兩種產品銷售價格變動的影響,氯化銨和純堿成本比值在0.25-0.34,即純堿成本占“雙噸”成本的66%-75%。
聯堿法和氨堿法的不同在于生產1噸純堿的同時副產1噸氯化銨。聯堿法生產1噸純堿耗鹽約1.2噸,在不同的地區和企業,原鹽占純堿成本的比例的差別在于是否自有制鹽裝置。
無自有制鹽裝置而須外購原鹽的聯堿企業,原鹽約占總成本的20%,自有制鹽裝置的企業,原鹽占總成本的15%左右,因此,是否具有制鹽裝置對聯堿法純堿成本有一定影響。
聯堿法所用的氨來源于合成氨裝置,氨的成本高低對聯堿法成本影響很大。合成氨由于原料路線和工藝不同,氨的成本差別較大,每生產1噸純堿和1噸氯化銨產品,需要耗氨0.34噸,占“雙噸”產品成本的50%左右。因此,氨在聯堿法純堿成本中決定了聯堿法企業的競爭能力。
同氨堿法一樣,聯堿法生產中也需要蒸汽,使用燃料煤將鍋爐加熱來獲取蒸汽,每噸純堿的蒸汽用量約2噸,約占總成本的15%。
(3)天然堿法原料成本
天然堿法工藝生產純堿的主要原材料為天然堿鹵,其他還有輔助原材料,如助沉劑、產品包裝袋等。除此之外,二氧化碳、煤炭、天然堿礦采礦費用、礦產資源補償費、生產添加催化劑、人工成本、設備損耗、環保設施等一系列固定成本也需計入天然堿法生產純堿的成本中。
在天然堿法生產純堿的過程中,礦產資源補償費成本公式為:
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品銷售收入 x 補償費費率 x 開采回采率系數
我國補償費費率取值范圍標準是0.5%-4%,國內整體礦產平均值為1.18%,每噸純堿具體補償費率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
(4)ADC發泡劑聯產法原料成本
ADC發泡劑聯產法則以尿素、氯、燒堿為起始原料,輔助原料有硫酸、溴化鈉、高錳酸鉀等。通過以上原材料噸耗情況,再結合不同原料的價格,大致可以計算出純堿的綜合成本。
但因為國內純堿生產企業的地理位置分散,各地區之間原料價格、運費、水電以及能源價格差異較大,再加上不同生產企業因經營策略、運營管理、成本控制、生產工藝等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各個企業對原材料的利用率、水電的消耗以及人工等其他成本控制力度也不同。
2 純堿的燃料和動力成本
純堿的三種生產工藝所使用的燃料及動力種類基本一樣,只是在用量和類別上略不同。
生產純堿的動力來源主要包括燃料煤、新鮮水、外購電或者自備電站產生的電。氨堿企業還會用到焦炭,聯堿企業會用到動力煤和無煙煤,西南地區純堿企業也會使用天然氣作為動力能源。
3 純堿的其他成本
純堿的三種生產工藝的其他成本構成基本一樣,均涉及工資及福利費車間經費、折舊費、修理費、攤銷費、銷售費用、企業管理費、貸款利息等。
在2016年至2020年的5年時間里,國內氨堿工藝企業綜合成本在1200-1600元/噸的區間波動,聯堿工藝“雙噸”綜合成本在1500-2000元/噸的區間波動,天然堿工藝成本長期維持在1000元/噸以下。
2021年之后,全球經濟緩慢恢復,國內外能源價格大幅波動,全球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加強,環保及能耗雙控政策持續發力,新能源板塊的快速發展,這一系列因素,導致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純堿成本重心也不斷上移。
2021年全年氨堿工藝完全成本波動重心上移至1400-2000元/噸,聯堿工藝“雙噸”綜合成本重心上移至1700-2900元/噸。2023年氨堿工藝完全成本波動區間為1600-1900元/噸,聯堿工藝“雙噸”綜合成本波動區間為1900-2200元/噸。
二、純堿生產成本的區域性差異
受我國原鹽、石灰石、合成氨、煤炭等基礎原料供應條件,以及不同生立工藝所需基礎條件和下游產業聚集分布情況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我國純堿生產廠址廣泛分布于華東、華中、西北以及華北等地區,涵蓋中國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及直轄市。
我國氨堿法純堿企業在選址時既要考慮原材料獲取的便捷程度,又要考慮廠區面積和廢液廢渣排放問題,受此影響,我國氨堿企業主要分布在青海、山東、河北、江蘇、廣東、江西等地。
青海當地原料供應成本低廉,其純堿成本大多在1250-1400元/噸。山東和河北的純堿成本相對適中,由于純堿市場需求量集中,且當地純堿企業設備建設規模大,企業建設毗鄰港口,原料及產品運輸便利,成本基本保持在1550-1650元/噸。江蘇、廣東和江西的純堿企業的建立主要是為了滿足當地需求,企業產能規模不大,原料采購成本較高,純堿生產成本基本在1700-1800元/噸。
我國聯堿法純堿企業建廠初期多在合成氨裝置的基礎上進行再建設,且副產品氯化銨多用于化肥行業,因此產能主要分布在華中、華東、西南和東北地區。華中區域聯堿廠的純堿成本在1590-1750元/噸;華東區域聯堿廠的純堿成本在1650-1750元/噸;由于西南區域純堿企業燃料為天然氣,因此成本比華中、華東區域略高,成本在1800-1950元/噸;東北區域聯堿廠的純堿成本與西南區域基本一致,在1850-1960元/噸。聯堿法純堿企業原料產品成本相近,差異相對較小。
天然堿廠家按照堿礦儲量進行提純生產,通常,距離開采年限到期越近,天然堿礦采礦難度越大,因此,提純技術的投入和相應成本也會逐年增加。我國內蒙古堿礦開采年限在50年左右,河南堿礦開采年限在80年。與內蒙古相比,河南天然堿的成本高出50-100元/噸。
三、氨堿法成本對盤面支撐的有效性如何?
從近幾輪的行情可以發現,堿廠挺價能力極強,一旦現貨價格觸及氨堿法生產成本附近,堿廠就會主動調節自身庫存、接單狀態或者停車檢修,使得純堿并不會長期處于現貨或盤面負利潤的狀態,從而對盤面產生一定的托舉。
通過統計發現,純堿期貨自上市以來,主連合約低于氨堿法生產成本的天數占總天數的10%,主流地區現貨報價低于氨堿成本的天數占比為9%。分合約來看,09合約盤面利潤虧損天數占比8% < 01合約盤面利潤虧損天數占比13% < 05合約盤面利潤虧損天數占比14%。
我們認為,數據結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其中09合約通常有純堿夏季檢修和玻璃旺季需求的支持,01合約通常有冬季環保政策和煤炭旺季需求的支撐,而05合約則屬于相對淡季。
2024年3月初,氨堿企業的生產成本在1750左右,由于純堿的供給彈性相對偏大,在此關鍵位置,繼續做空的性價比不高,空頭出現減倉離場,帶動盤面迎來一波反彈。
成本對價格有短期支撐作用,但成本也是動態變化的,價格更多是由供需水平決定的。
中長期來看,純堿供大于求格局是主基調,目前堿廠庫存處于歷史中位偏高水平,未來仍有累庫預期,疊加現貨市場報價下調,基本面暫無趨勢性上漲驅動,以短期反彈思路看待,上方2000-2100附近面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