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明節后純堿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期貨價格技術面突破創下年內新高。現貨市場也是封單調漲,疊加中游積極配合,純堿市場氛圍持續高漲。清明前后價格回升,看空人士認為這只是短期內的供應擾動,下游大部分玻璃廠原料庫存已經補充至一月有余,期貨價格平水后反彈行情也該結束了。但是,盤面短暫震蕩調整后卻出現了大幅破位拉升。當下基本面并未出現較大變化,盤面卻出現趨勢性的反轉,那么可以解釋通的就是預期已經發生轉變。
首先從供需關系來看,近期受供應端持續擾動,周產量基本保持在70萬噸左右,其中重堿產量在40萬噸左右。而需求端,單獨拿重堿來看,浮法加光伏的日熔量已經高達28萬噸左右,周度消耗重堿39萬左右,重堿動態供需關系已經是緊平衡。更別說輕堿產出的劈叉已經造成過多次輕堿需求帶動的行情。
在此基礎上,后續預期變化更為重要。從供應端的角度考慮,堿廠選擇提前檢修以達到穩價目的,市場人士認為7、8月的夏季檢修損失量會被一定程度稀釋。但是堿廠集中檢修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天氣問題,由于純堿合成本身是放熱反應,夏季的高溫會影響設備運行及生產安全,高溫也會使純堿生產的化學反應合成率下降,這些都是人為不可控制的客觀因素。從主觀上來說,堿廠提前檢修后可能后續主動檢修計劃會有所緩和,但由于高溫造成的影響是不會改變的。也就是說無論夏季堿廠是否大規模檢修,都一定會在滿產的基礎上出現相對平時更高的損失量。
再看需求預期的變化,去年就是因為供需雙旺的格局導致過剩預期被屢次證偽,今年來看需求預期依然偏強。重堿下游來看,浮法玻璃日熔量保持高位波動為主,浮法企業自身盈利情況尚可,起碼從09合約上來看,玻璃價格尚未跌破天然氣制成本線,浮法企業大量冷修短期可能還看不到。更強的需求預期在于光伏玻璃的增長上,據統計今年光伏玻璃新增計劃高達4萬噸以上,對于重堿的周度需求將增長5.6萬噸以上。以國家能源局總結的光伏裝機旺季在四季度的基礎上考慮,今年光伏玻璃的新增計劃可能也將在四季度需求旺季前落地。那么剛好時間也會卡在9月左右,那么綜合計算浮法加光伏的日熔在9月可能增長至32萬噸,對于重堿周度需求或將增長至44.8萬噸。今年供應端新增產能落地后的周產量峰值為75萬噸左右,重堿周產峰值為44萬噸左右。屆時如果夏季檢修尚存較大的損失量,那么供需關系也將發生反轉。當然,這只是最極端的情況,在此之前,供應端青海地區也有提負預期,另外純堿少量新增產能計劃也尚存。需求端光伏增長能否如期落地也有不確定性,還需要光伏產業鏈整體盈利情況和政策等因素綜合評估。
所以,當下市場交易的側重點更多在需求預期上。一旦需求預期得到證實,屆時供應端不論檢修與否都會形成緊張甚至供不應求的格局。當下以目前的情況來看,9月面臨的緊張預期的確是無法證偽的,所以對于純堿價格的支撐較強。
不過,市場看空人士認為當下基本面對價格壓制較大,各環節的高庫存是主要依據。的確,上游庫存并未出現大幅去庫,當前中下游的庫存水平也確實不低,短時間內對于高價原料的接受度存疑,也很難形成像去年一樣一貨難求的極端行情。但這也只能說明當下如此,主力合約移至遠月后,市場預期交易的側重更強,如若按照上述供需預期變化去推演,庫存下降只是時間問題,而上述供需變化預期無法證偽前,去庫預期也會持續,哪怕出現階段累庫幅度也不會很大。
再從庫存變化衍生一下,最近市場成交氛圍提高但是庫存變動不大,原因是庫存轉為了訂單,待發訂單充足也是堿廠封單漲價的原因。現有的庫存大部分是舊貨,新貨都會直接發出去消化掉,這可能也是9月合約面臨的風險點。如若堿廠待發訂單持續到6月后,供應端擾動又無法恢復,庫存始終無法累積的話,那么6月前的庫存不論是顯性庫存還是隱性庫存,都會在9月交割時變成擺設,更別提其中大部分庫存還是前期大廠生產的未達交割標準的貨物了。
在此之前,能夠調節預期變化的或許是進口因素,國內價格上漲后,進口利潤再度打開,那么進口貨物的填補或許能一定程度緩和國內供需關系。但是也需注意,國際形勢不容樂觀,進口利潤及渠道也面臨著擾動因素。另外,中上游自身是選擇屯貨博弈還是謹慎拋壓也將影響短期市場運行。
綜上所述,當前市場交易的預期變化暫時無法證偽,純堿價格走強也是理所當然。不過供需矛盾能否真的爆發還需要時間去持續驗證,短期內純堿市場形成進一步正反饋也有一定難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供減需增預期的交易邏輯被打破或許才是本輪趨勢結束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