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六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即將開啟的海量需求,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近期,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著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目前已有不少化工企業迅速行動,著手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
河南安化集團公司認真組織學習研究相關政策,并與當地發改委、工信廳充分溝通,同時與省設備管理協會、第三方服務機構、企業同行等進行交流,積極謀劃項目儲備、申報工作。
安化集團公司機械動力部負責人陳如意介紹說,安化多數生產裝置已運行15年以上,公司根據《方案》要求,梳理擬定了2024—2027年設備更新計劃,每年計劃投入數千萬元進行設備改造。目前公司已在發改委備案設備更新項目3項,將持續圍繞節能降碳、安全環保加大設備更新力度。
《方案》出臺后,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前期積極推進設備升級改造的基礎上,一是持續在節能設備改造方面下功夫,不斷推進氮肥生產系統節能降碳技改,對現有部分生產裝置及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以達到系統能效水平提升、節能減碳的目的,并對新鄉基地復合肥生產系統的工藝技術及裝置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二是持續在智能化設備改造方面實現新提升,實施新鄉基地化肥物流系統的智能化升級,引進自動裝車、無人叉車、智能倉儲等智能化設備,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保障了生產安全;同時投資近700萬元在江西基地生產系統引入無人機、智能巡檢機器人等智能巡檢設備。2024—2027年,心連心公司將完成設備更新投資約35億元。
潞安化工集團恒通化工公司總經理李繼周表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對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結合恒通化工實際,公司計劃投入3775萬元,更新設備467臺(套),涉及氯堿、烯烴、樹脂、雙氧水等裝置,提升企業裝備的整體水平。
“我們每年都淘汰一批落后工藝裝備,通過升級改造或更新替代,推動產業優化、技術進步、產品迭代、裝備升級,鞏固和增強低成本優勢。”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于富紅表示,今年公司借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難得機遇,安排了近40個技改項目,從系統優化、低位熱能利用、節汽、節電等四個方面挖潛降耗,同時應用智能制造設備和軟件,推動“智改”“數轉”“網聯”。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他們已經確定了大規模設備更新項目儲備清單,對舊生產設備實施再更新,其中涉及氨合成生產裝置智能化技改和尿素裝置節能降碳技改。前者已于今年4月份取得施工許可證,并進入施工階段。
“尿素裝置節能降碳技改項目是將現有2套共40萬噸/年的尿素裝置,改建為1套超低能耗(ULE)二氧化碳汽提法工藝的尿素生產裝置,保留造粒塔和尿素公輔工程。新裝置采用荷蘭Stamicarbon(斯塔米卡邦)公司開發的超低能耗尿素生產工藝,能耗低、智能化自動化程度高。項目擬于明年開工,2027年6月建成,目前正處于設計和前期手續辦理階段,所有投資均為自有資金。”該企業負責人說。
《方案》出臺后,一些化工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設備更新工作方案。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團公司為此專門成立了設備更新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并制訂了具體的工作方案。
中原大化機械動力部總經理陳濤說,今后公司將推進關鍵設備節能升級改造,實施“一轉帶三化”(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行動,大力推動換熱器設備、反應器、變壓器、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改造。開展綠色裝備推廣、本質安全水平提升等,安排一批設備更新項目,如動力裝置3#除塵濾袋、高壓氨加熱器更換等,累計投資近2500萬元。實施落后低效設備升級,按照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要求,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設備、高能耗高排放設備、具有安全隱患的設備。如計劃更換合成一段爐下集氣管、尿素合成塔;實施化肥、甲醇空壓機組改造。設備改造總計投資2.5億元。
還有一些企業針對《方案》的實施提出建議:希望政府出臺相關細則,增強可操作性,如針對化工類企業出臺設備以舊換新具體政策。另有企業建議多組織“政策宣講進企業”等政策解讀活動,讓企業更加及時、準確了解相關惠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