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需求不振拖累下,浮法玻璃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價格呈現持續下滑趨勢,通過對浮法玻璃成本利潤的測算來看,利潤亦是持續萎縮,由于不同企業使用的燃料情況不同,所以成本利潤亦存在差異。由于天然氣成本普遍偏高,所以一般各地區中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玻璃企業通常是最先進入虧損。以使用天然氣較為集中的華東、華南地區為例,從隆眾資訊測算數據來看,使用天然氣企業多已在5-6月份陸續進入虧損階段(當然由于各地區天然氣成本不同,不排除部分天然氣成本較低的企業仍有盈利的情況)。另外,以煤炭和石油焦為燃料的企業亦接近成本線或尚存有微利。以上主要側重于生產成本,而從完全成本來看,國內企業或將大多已進入虧損運營。
雖然市場環境惡化、經營狀況虧損,但從供應上來看,近期雖然也有縮減,但幅度較小,遠小于價格、利潤的下滑幅度。目前與年初相比,日熔量僅下滑4700噸左右,幅度3%左右。
從產線的變化來看,由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價格較高,第一季度仍有不少產線陸續點火,而春節后隨著市場啟動緩慢,價格下跌,點火產線減少,冷修產線增多,而其中仍有一部分屬于改造、置換或者窯爐到期正常冷修,由于虧損而冷修停產的產線還很少。尤其是在價格競爭最為激烈的7月份,日熔量幾乎是從月初穩定到月底。
雖然多數已開始虧損,生產企業冷修意向仍然不強,仍是觀望心態為主,這首先與玻璃生產的剛性特點有最為直接的關系,一旦投產24小時不間斷,如果放水冷修動輒大幾千萬的費用實在過于高昂,所以對于企業來說,停產的決定通常是慎之又慎的。正常市場情況下,生產線放水最主要取決于窯爐的情況,當窯爐壽命到期,生產開始不穩定、一等品率降低、危險系數增加的情況下,窯爐也將放水進入冷修期。而在目前這種因為行情導致的市場極端情況下,窯爐因素的參考性也就大大降低了,相比之下,與企業的資金狀況、成本控制和管理以及心態的關系更大。
近幾年大多數時間,浮法玻璃企業利潤還是不錯或者說是較為可觀的,包括今年上半年,雖然價格在下降,但價位仍處于中高水平,企業也普遍是盈利的,所以多數企業資金也較為充裕,也具備一定的撐下去的底氣。從心態上來說,一方面存在對下半年傳統旺季抱有希望的可能,另一方面,撐下去熬過去,等著對手消失,而對手少了,也將等來行情好轉的心態也很常見。
在房地產這一最大的需求領域增量基本無望的情況下,行業要實現自救最大的希望也就在于供應上過剩產能的出清,與以往任何一次行業周期進入低谷時一樣,這將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今日江蘇蘇華達產線計劃外放水,而之前市場上一直流傳的德金六線也即將放水冷修,這或將預示著這一過程即將開始,雖然路途艱難,但也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