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MI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規律性研究
采購經理指數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簡稱 PMI) 是通過對企業采購經理的調查結果統計匯總、編制而成的月度綜合性指數,涵蓋企業采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之一。PMI取值范圍在0至100% 之間,50%為擴張與收縮的臨界點;高于50%,表示經濟活動比上月有所擴張;低于50%,表示經濟活動比上月有所收縮。PMI 與臨界點的距離,表示擴張和收縮的程度。
通過觀察制造業PMI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走勢、拐點、波動吻合度等,發現兩者間的變化規律,從而輔助大宗商品價格預判。
圖1 制造業PMI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走勢圖
為了更好地觀察制造業PMI的變化規律及特點,通過TCSI模型分離出制造業PMI的長期趨勢(即T),剔除季節因子及隨機因素的干擾,如下圖:
圖2 制造業PMI長期趨勢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走勢圖
以2012年1月至2024年1月制造業PMI及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數據為基礎數據,現有數據條件下,制造業PMI長期趨勢經歷了3個變化周期:2013年初——2016年初、2016年初——2020年中、2020年中——2023年初,一個完整周期可能需要3-5年時間。
圖2可以看出,制造業PMI長期趨勢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波動規律基本一致,兩者的周期性變動基本吻合。目前,制造業PMI處于震蕩運行階段,周期性規律尚不明顯,或處于第3周期尾聲向第4周期過渡,其斜率較低。
圖3 產成品存貨同比與庫銷比同比走勢圖
以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數據繪制曲線可知其遵循周期性規律,稱為基欽周期,也稱庫存周期,指由于企業生產滯后于需求變化,從而使庫存呈現周期性運行的一種現象。基欽周期可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主動補庫存(繁榮)、被動補庫存(衰退)、主動去庫存(蕭條)、被動去庫存(復蘇),循環反復。
庫銷比是當期產成品存貨與銷售費用的比值,是同時與庫存和銷售額增速相聯系的指標,綜合反映了庫存和銷售兩者相對力量的強弱。一般來說,被動去庫存階段,庫銷比下降;主動補庫存階段,庫銷比從低位爬升;被動補庫存階段,庫銷比被迫上升;主動去庫存階段,庫銷比從高位開始回落。當前,庫銷比同比處于下降階段,產成品存貨同比大趨勢去庫,因此判斷當前處于經濟復蘇階段,結合制造業PMI走勢,可見經濟上行阻力稍有緩解,據此推斷,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中長期大趨勢或有上行趨勢,但周期性上漲存在延后可能。2024年7月,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報1081.09,環比下降1.43%,預計8月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或繼續小幅下行,中長期偏強震蕩。
如上表,每個周期上漲階段,PMI上漲1,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漲20個百分點左右;下跌階段,PMI下跌1,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下跌10個百分點左右,以上變化通過兩者走勢斜率上亦可驗證。
拐點時間看,制造業PMI先行大宗商品價格指數3-6個月,可預判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中長期變化趨勢,未來一年,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大趨勢或將先跌后漲。
二、PPI-CPI剪刀差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規律性研究
“PPI-CPI剪刀差”反映了生產者和消費者價格變動的差異,周期擴張和收縮的核心驅動因素是供需平衡關系以及貨幣政策是否寬松;擴張周期基本伴隨著內外需修復和全球流動性寬松,收縮周期則與之相反。
以下分別從“PPI-CPI同比剪刀差”和“PPI-CPI環比剪刀差”兩個方面論證其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變動規律,輔助驗證大宗商品價格的預判預警。
1、“PPI-CPI同比剪刀差”與大宗商品
圖 4 PPI-CPI同比剪刀差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走勢圖
圖5 PPI-CPI同比剪刀差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走勢圖
周期性規律看,上圖可見,PPI-CPI同比剪刀差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拐點時間、波動吻合度更強,兩者相關關系在0.9以上。PPI-CPI同比剪刀差周期性規律與PMI走勢規律基本類同,目前,隨著同比剪刀差震蕩運行,大宗商品同比跌幅步調與同比剪刀差保持一致,從歷史低點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已觸及歷史低點,繼續深跌可能性不大,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跌幅呈收窄趨勢。
拐點時間及方向看,以2012年1月至2024年中數據為基礎數據,以PPI-CPI同比剪刀差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檢測,準確率為96%,即基礎數據條件下,在PPI-CPI同比剪刀差漲跌變化的同一時間點,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隨之同向變化的概率為96%。
根據漲跌幅規律,PPI-CPI剪刀差每周期內上漲幅度與下跌幅度大致相同,即每個周期的波谷落點基本一致,誤差在1-2個百分點內,對應的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波谷落點誤差在0.03個百分點左右。觀察上漲周期斜率,周期三(2022年中-2023年中)上漲斜率最大,以周期三斜率計算可知,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每月漲幅在3.3個百分點左右。
圖6 產成品存貨同比與同比剪刀差走勢圖
拐點時間看,庫存周期與PPI-CPI同比剪刀差周期基本一致,同比剪刀差周期先行于庫存周期。
2024年7月,同比剪刀差為-1.3,較上月下降0.3%,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跌幅為-4.5%。結合制造業PMI大趨勢判斷,預計8月份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跌幅在6.5%上下,預計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為1071.18。
2、“PPI-CPI環比剪刀差”與大宗商品
圖7 PPI-CPI環比剪刀差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走勢圖
圖8 PPI-CPI環比剪刀差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環比走勢圖
以2011年2月至2024年中數據為基礎數據,以PPI-CPI環比剪刀差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檢測,準確率為69.1%,即基礎數據條件下,在PPI-CPI環比剪刀差漲跌變化的同一時間點,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環比隨之同向變化的概率為69.1%。
基于PPI-CPI剪刀差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變化規律,在大宗商品短期預判及價格預警時,可引入PPI-CPI剪刀差這一模型因素輔助預判預警。
綜上,2024年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走勢或為先跌后漲態勢,預計8月份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跌幅在6.5%上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為1071左右。
附件:PMI編制方法 采購經理指數 (Purchasing Managers’Index,簡稱 PMI) 是通過對企業采購經理的調查結果統計匯總、編制而成的月度綜合性指數,涵蓋企業采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之一。由于采購經理調查簡單易行,科學合理,目前國際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編制并發布 PMI 指數。 一、PMI 的基本概念 PMI是宏觀經濟變化的晴雨表,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預測和預警具有重要作用。PMI 指標體系包括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領域,分別反映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經濟總體變化趨勢,及企業經營活動多個側面的運行情況。PMI 具有先行指數的特性,可以方便、及時地顯示經濟變化的趨勢和范圍,預測經濟拐點。PMI 取值范圍在0至100%之間,50%為擴張與收縮的臨界點;高于50%,表示經濟活動比上月有所擴張;低于50%,表示經濟活動比上月有所收縮。PMI與臨界點的距離,表示擴張和收縮的程度。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PMI運行走勢監測宏觀經濟變化情況: (一)擴張加速。 PMI從50%上升到100%,表明經濟運行中的擴張成分多于收縮成分,擴張成分在增加,收縮成分在減少,經濟處于擴張區間。
(二)擴張減速。
PMI從100%下降到50%,表明經濟運行中的擴張成分多于收縮成分,但擴張成分在減少,收縮成分在增加,經濟仍處于擴張區間。
(三)收縮加速。
PMI從50%下降到0,表明經濟運行中的收縮成分多于擴張成分,擴張成分在減少,收縮成分在增加,經濟處于收縮區間。
(四)收縮減速。
PMI從0上升到50%,表明經濟運行中的收縮成分多于擴張成分,但擴張成分在增加,收縮成分在減少,經濟仍處于收縮區間。
二、PMI 的編制方法
采購經理指數的編制方法,采用國際通行做法,即分類指數采用擴散指數法, 綜合指數采用加權合成指數法。PMI 編制大致分為三個流程:計算分類指數、合成 PMI 綜合指數、季節調整。
(一)分類指數計算。
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指數體系中的各分類指數均采用擴散指數方法計算,即正向回答的企業個數百分比加上回答不變的百分比的一半。計算公式如下:
DI=“增加”選項的百分比 ×1+“持平”選項的百分比 ×0.5
(二)綜合指數計算。
1.制造業PMI計算。
制造業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新訂單、生產、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原材料庫存5個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逆指數,在合成制造業PMI綜合指數時進行逆向運算。計算公式如下:
PMI= 新訂單×30% + 生產×25% + 從業人員×20%+(100-供應商配送時間)×15%+原材料庫存×10%
2.綜合PMI產出指數計算。
綜合PMI產出指數由制造業生產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加權求和而成,權數分別為制造業和非制造業占兩者增加值之和的比重。計算公式如下:
綜合PMI產出指數=制造業生產指數×制造業權重+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非制造業權重
由于非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開展時間較短,目前尚沒有國際通行的非制造業PMI綜合指數編制方法,世界上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均使用商務活動指數反映非制造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變化情況。
(三)季節調整。
采購經理調查是一項月度調查,受季節因素影響,數據波動較大。為了消除季節因素的影響,保證月度數據之間的可比性,國家統計局按照國際通行方法對所有指數進行了季節調整。
三、PMI的主要作用
PMI用于監測經濟周期性波動以及預測未來經濟走勢,為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行業發展狀況分析、企業生產經營以及金融投資活動等方面提供參考依據。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預測未來經濟走勢,分析研判經濟拐點。PMI是一個先行指數,通過對當前和歷史數據的比較,為研判宏觀經濟運行的方向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二是監測經濟內部結構變化。PMI的細分指標可以從行業、規模和生產經營環節等不同側面反映經濟變化情況。三是輔助企業經營決策。企業可以通過PMI了解整體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運行態勢,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制定符合企業長期發展要求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