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率連續11個季度低于盈利所需水平
近日,在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主辦的網絡研討會上,德國化工行業人士表示,德國化工制藥行業正以不可持續的低產能利用率運行。外界已經對該行業長期前景提出質疑。
VCI最新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德國化工制藥行業的開工率僅為75.1%,低于第一季度的78.1%。這是德國化工制藥行業開工率水平連續第11個季度低于82%左右的長期平均水平,而這一開工率水平是該行業實現盈利所必需的。
VCI經濟學家克里斯蒂安·凱勒曼表示,較低的開工率反映了該行業在德國生產所面臨的挑戰。同時她對德國化工生產和投資的長期前景提出了質疑。她表示,可能需要從市場上撤出更多產能,因為從長遠來看,讓工廠無利可圖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德國化工企業正在減少新的國內投資,同時將更多的投資轉移至國外。
目前德國化工行業的生產經營面對的主要挑戰是什么?VCI最近對成員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官僚主義”的負擔是德國化工生產面臨的最大挑戰。凱勒曼表示,“官僚主義”是企業的一個重要成本因素。調查顯示,化工企業與“官僚作風”相關的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平均約為5%。不過,VCI沒有透露所謂“官僚主義”指德國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內部。其他挑戰還包括能源和原材料成本高企、缺乏合格的勞動力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這類常規挑戰。能源和原材料成本較2022年至2023年的峰值水平有所下降,但仍處于高位,預計不會有明顯的進一步緩解,將繼續給企業帶來負擔。
VCI指出,雖然化工產品出口需求企穩,但德國國內需求將繼續疲軟。2024年前5個月,除食品和造紙外,大多數主要的德國國內客戶行業的銷售額均同比下降。
德國商會經濟學家Jupp Zenzen也出席了此次網絡研討會。他表示,德國今年的GDP預計只會小幅增長。德國政府預測今年德國GDP小幅增長0.3%,德國央行預測增長0.3%,德國政府出口委員會預測增長0.2%,主要的研究機構預測增長0.1%,德國商會預測為0。Zenzen表示,自2022年年初以來,德國經濟一直處于停滯階段,并將持續到2024年。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德國GDP較第一季度下降0.1%,而第一季度環比增長0.2%。
Zenzen表示,德國整體工業生產仍低于新冠疫情前水平,目前還沒有看到上升趨勢。由于需求疲軟,德國國內新訂單呈下降趨勢。由于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出口需求似乎已經企穩,但這尚未反映在德國工業生產商的訂單上。大多數國內主要工業領域對其業務預期持悲觀態度,其國內投資計劃基本上是“負面的”,這使增長前景變得黯淡。
凱勒曼表示,與整體工業產量相比,德國化學品產量在今年年初復蘇,但此后一直處于盤整狀態。VCI此前預計,2024年德國的化學品產量(不包括藥品)將增長5.0%,如果實現這一目標,將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2023年德國化學品產量同比大幅下降了10.4%。不過,凱勒曼還表示,雖然乍一看5%的增長很強勁,但2024年的產量仍遠低于2010年至2021年的平均水平。這很難稱得上是復蘇。
凱勒曼表示,盡管德國化學品產量此前在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迅速恢復,但這次尚未從2022年俄烏沖突后恢復過來。目前的產量“低得令人難以置信”,這意味著預期的2024年增長不會回到過去的產量水平,距離真正的復蘇相去甚遠。
VCI的調查顯示,與2023年的銷售疲軟相比,化學品生產商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有所改善,但由于成本高昂,他們對利潤持悲觀態度。德國化工企業現在預計化學品需求和產量可能在2025年至2026年開始復蘇。他們之前的預期是在2024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