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景氣!化工巨頭如何“布局”?
2024-11-25
近日,立邦涂料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完成了對立邦涂料(印度)私人有限公司(“NPI”)和伯杰立邦涂料汽車涂料私人有限公司(“BNPA”)股份的收購和支付。根據協議,立邦涂料將收購NPI的股份,其子公司立邦汽車涂料株式會社則負責收購BNPA的股份。兩項交易價格合計為144.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
臨近年末,外資龍頭企業的行動讓不少同行猜測,這背后是否對于行情有了新的推斷,還是早就謀劃好了未來的方向。畢竟在行情波動激蕩之下,整個行業面臨的大多是下游冷淡和上游高壓,中小企業都十分關注龍頭企業的動態,并希望從中挖掘到逆勢而上的秘籍。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三棵樹、嘉寶莉等國內涂料龍頭,和阿克蘇諾貝爾、PPG等外資佼佼者的動態多有不同,且各有自己的緣由,值得探究。立邦位于天津南港工業區的立邦汽車涂料生產基地一期項目通過多部門聯合驗收審核,正式啟動產線試生產。聚焦于天津與廣州兩大核心區域,以北部天津設立立邦汽車涂料中國區總部,承擔起投資、研發與綜合管理的重任,以南部沿海城市廣州入駐立邦汽車涂料中國銷售及運營總部,南北聯動呼應,預示著立邦在中國汽車涂料市場的持續擴張與深化。阿克蘇諾貝爾宣布了人事調整決定,殷濤將正式接替Mark Kwok郭振華,成為裝飾漆中國/北亞區業務總監,并同時兼任中國區總裁一職。此外,阿克蘇諾貝爾計劃2025年在中國15家生產基地持續投入清潔能源項目,包括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和采購可再生電力。未來廊坊、常州、蘇州、武漢的四家高性能涂料工廠將共同朝著100%可再生電力的目標繼續穩步前進。PPG宣布全面的成本削減計劃,預計每年將節省約1.75億美元的稅前費用,將影響大約1800個職位,主要是在歐洲和美國。此外,PPG與美國工業伙伴公司(AIP)達成最終協議,以5.5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將其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建筑涂料業務出售給后者。PPG還宣布了多個領導層將發生變動。Juliane Hefel被任命為工業涂料高級副總裁,同時兼任全球SCM業務的戰略和運營領導。Tom Maziarz將就任PPG交通解決方案副總裁。Rodolfo Ramirez將擔任PPG美洲汽車修補漆副總裁。Denise Lu將出任PPG包裝涂料副總裁。聶笑冰將擴大其在工業涂料領域的領導職責,使之涵蓋整個亞太區。宣偉宣布,其執行主席John G. Morikis將于2024年12月31日營業結束時正式退休,董事會已經選舉Heidi G. Petz擔任董事會主席,任命將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宣偉去年以來在中國、英國和法國投資擴充了包裝涂料產能。其中,宣偉(南通)涂料計劃總投資850萬元實施年產10000噸環氧包裝漆改建項目,還在英國迪賽德和法國圖爾努斯的工廠完成了擴建項目。此外,宣偉在發布財報的同時宣布,從2025年1月6日起宣偉產品提價5%。嘉寶莉全面出擊,不僅在B端集采領域頻頻突破,在C端也實現了全方位、多維度的品牌擴張,更是奪得了“‘雙11’1.8億、小紅書TOP1、抖音TOP3”等驕人業績。2024年雙十一,嘉寶莉再傳捷報,訂單量高達26,312單,營業額達到1.81億元,實現了43.65%的顯著增長。嘉寶莉站位流量風口,進軍本地市場,率先獲得抖音本地生活服務官方關注,助力同城精準引流爆破,攜手上線抖音家博會IP項目放大品牌聲量,上線18天,抖音下單超500萬核銷到賬超150萬。三棵樹·大禹九鼎在央國企賽道多個領域連續中標,再收獲一波秋收捷報。中標中國五冶白云機場三期臨空經濟產業園三期防水工程、中標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集采、中標中建交通區域集采、中標中鐵二局年度防水材料集采、中標中交雄安公司費縣心理醫院項目、中標武漢譽城九方經開綜合保稅區產業園。此外,三棵樹緊跟政策步伐推出“涂料煥新補貼計劃”涂料煥新,單筆交易補貼消費者20%,單筆最高不超過2000元,個人累積補貼不超過20000元,線上線下補貼政策一致。煥新補貼最低消費200元。行業首提“大零售”概念,以“大” 字為核心,緊緊圍繞“品牌”、“品類”、“渠道”三個方面建立核心競爭力。以“全品”能力為基礎,推出七位一體的體系化、結構化的產品與服務體系,一方面依托自身涂料、防水、保溫節能材料、砂粉等產能布局,力求加強消費粘性,最大程度發揮渠道作用,實現降本增效,并提升客單價。巴德士仿石漆倉儲運營中心在全國穩步推進,目前已在湖南祁陽、江西吉安、海南海口、貴州盤州、云南文山、湖南溆浦、安徽阜陽、重慶奉節、河北廊坊、云南墨江、云南景谷、江西南康、貴州丹寨多地開花。這些倉儲運營中心是“批發+倉儲配送+多業態零售”模式,將承擔起產品存儲、物流配送、客戶服務等多重職能,進一步強化了區域內的供應鏈響應能力與市場服務,為周邊地區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不難發現,眾多涂料龍頭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手段措施各不相同。有些是“硬剛”,用裁員降本、出售業務等勒緊褲腰帶;有些是“暖心”,提供優惠和活動補貼;有些是“揮金”,收購并購,甚至還能建設項目;還有些正在打造自己的“差異化”賽道,形成獨特的壁壘……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希望在冷淡的“寒冬”中能夠把握市場,掙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以期扭轉盈利艱難甚至是生存危機的困境。以往高高在上,只需要走高端路線,用品牌征服“大客戶”的涂料巨頭們,如今也開始和顏悅色的與C端零售業務打交道,他們打通更多的市場渠道,生存和競爭自然有更大的機會,但對于中小企業無疑是降維打擊。那么這些措施當中是否有中小型企業可以借鑒的呢?答案是肯定的。無論經營環境利好還是惡化,都應當把自己的品牌先打出去,讓消費者滿意就是讓市場認可,那么眾多的口碑就會變成自己的“護城河”壁壘。而后再隨著市場變化不斷調整,才有望抵御寒冬熬過黑夜,抓住即將到來帶來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