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純堿產業鏈基本介紹
純堿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天然堿礦、原鹽、合成氨、石灰石、煤炭、天然氣等;中游主要產品有輕堿和重堿,以及副產品氯化銨;下游廣泛地應用于建材、化工、冶金、紡織、食品、醫藥等國民經濟領域。其中建材領域,純堿作為平板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新能源領域,作為光伏玻璃和碳酸鋰的原料之一;在化工領域,用于制造硅酸鈉(泡花堿)、碳酸氫鈉(小蘇打)、氟化鈉、重鉻酸鹽等產品;在冶金領域,作為冶煉的助溶劑、選礦的浮選劑以及煉鋼的脫硫劑等;在紡織領域,充當紡織物生產過程中的軟水劑;在食品加工領域,作為面食添加劑起到中和劑、膨松劑、緩沖劑、面團改良劑作用,也可作為輔助添加劑應用于味精、醬油的生產;此外純堿也應用醫藥制品、造紙等,高端純堿還可用于顯像管玻殼和光學玻璃制造。在純堿下游行業在輕、重堿使用方面有明確的要求,很少出現輕、重堿混用的現象。
二 純堿與上游燃料價格相關性較高
國內純堿企業主要包含以下六項成本費用,原料及主要材料費用(原鹽和石灰石作為原料,二氧化碳和合成氨作為輔助材料);燃料及動力費用(包括電、重油、天然氣、動力煤等費用);工資及福利費;車間經費;聯、副產品扣除費;企業管理費等。其中最主要的為原料及燃料成本。 一般氨堿法生產成本中原材料(原鹽和石灰石)采購成本約占總成本的 40-50%,煤炭占總成本的 30-35%,制造成本合計在80%以上,其余費用占比不到20%。聯堿法生產成本一般先算出聯堿法“雙噸”總成本,再按比例扣除氯化銨費用,得出純堿成本。參照上市公司成本數據來看,純堿成本主要來源包括原材料、能源與動力費用及其他人工管理費用,前兩者占比超過 85%,其中占比較大的是原鹽及煤炭價格。 用歷史樣本數據回測現貨之間相關性,純堿與煤炭價格相關性為0.8(2015年至今)、純堿與原鹽價格相關性為0.65(2015年至今)、純堿與合成氨相關性在0.79(2016年),純堿與石灰石價格相關性在0.65(2019年至今)。對于純堿而言,原料及燃料為主要成本,價格相關性較為密切,其中原鹽價格短時波動較慢,其與純堿價格相關性不如煤炭。 一般來說,產業鏈上游原料價格上行會早于下游商品價格,當下跌商品價格則會負反饋至上游,帶動原料下跌。
三 純堿與中游副產品價格相關性較高
純堿的生產工藝主要有聯堿法、氨堿法、天然堿法。其中聯堿法是在氨堿法工藝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上游主要是原鹽與合成氨,同時生產出純堿和氯化銨兩種產品(每生產1噸純堿大概會生產1.1噸的副產品氯化銨),其原鹽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時其副產品氯化銨還可用于氮肥、電池制造和印染等。 氯化銨屬于聯堿工藝的副產品,雖然與純堿價差較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氯化銨與純堿有相互影響作用,尤其是在聯堿企業成本壓力偏大的情況下,氯化銨高售價將會緩解成本壓力,兩者在是一定時間價格是互補的。但因應用方面的不同,純堿主要作為化工產品銷售于玻璃等行業,而氯化銨則主要是化肥產品,終端應用不同導致部分時間內價格走勢相關性減弱。 化肥主要分為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等,其中氮肥可劃分為尿素、氯化銨、硫酸銨、硝酸銨、碳酸氫銨等,其中含氮量較高的尿素是主要產品(尿素的含氮量是氯化銨含氮量的兩倍)。由于氯化銨和尿素同屬于氮肥,氯化氨價格約為尿素的30%到50%,兩者價格相關性極強。 從價格相關性上看,純堿、氯化銨及尿素之間價格相關性是較高的,用歷史樣本數據回測現貨之間相關性,純堿與氯化銨價格相關性為0.77(2015年至今)、純堿與尿素價格相關性為0.84(2015年至今)。從期貨角度上看,尿素波動是弱于純堿,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價差套利空間。
四 純堿與下游產品價格相關性存差異
純堿的下游行業中,平板玻璃及光伏玻璃行業是重堿最主要的消費者,日用玻璃、小蘇打等無機鹽、洗滌、碳酸鋰等行業則主要消費輕堿,少部分日用玻璃企業采用一定量重堿。輕堿下游較為分化,多數與民生經濟表現相關,對純堿需求波動影響有限,其中小蘇打和碳酸鋰產能在近些年有擴增。重堿下游中浮法玻璃需求較為剛性,自身產能變動多為存量產線變化,光伏玻璃則為近幾年純堿的主要需求增量來源。
1、浮法玻璃:純堿主要下游,階段性存價格相關性 玻璃是純堿最主要消費下游,其終端對應地產。地產表現影響玻璃需求,進而影響純堿需求,但傳導存在一定時間差。如果2020-2021年宏觀周期大宗商品上行,玻璃純堿均有上漲,但2021年中隨著三道紅線及恒大暴雷事件,玻璃價格進入下行周期,但生產剛性下玻璃直至 2022 年下半年才有明顯減產,2022年雖然有外部加息影響,但純堿上游減產,下游玻璃需求穩定、光伏及出口帶來的增量,2022年純堿價格并未有較明顯回落,2023年玻璃純堿再度走出劈叉的行情,2024年至今兩者價格均處于回落。總體來看,地產銷售端發展與玻璃價格相關性較明顯,玻璃利潤將影響接下來一段時間的玻璃行業開工(玻璃利潤會受到現貨價格及原料價格影響)。 從價格相關性看,純堿與浮法玻璃現貨相關性在0.58(2015年至今),但在有些階段如2020-2021,2024-2025年兩者相關性較高。玻璃產量增速基本對應著純堿價格波峰波谷,玻璃價格走勢對于純堿有一定的領先指標作用,另外由于玻璃生產剛性,玻璃上漲時純堿會跟隨,但玻璃價格下行階段只有出現明顯減產時(短期虧損并不會出現減產,也就不會影響到純堿需求)才會對純堿價格走勢造成影響。而因為價格波動時間差,兩者期貨之間存在一定的套利機會,比如在玻璃開工穩定而純堿檢修階段,存在多純堿空玻璃的機會;在玻璃春季去庫階段,則有多玻璃空純堿機會。
2、光伏玻璃:純堿主要需求增量來源,價格相關性尚可 光伏玻璃在2020 年前對純堿影響有限,2021-2022 年發展迅速,2023-2024增速雖有放緩,但是產能延續增長態勢,目前已成為純堿的第二大需求板塊。前兩年光伏玻璃廠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即便利潤不佳也有較高的投產積極性,2024年下半年隨著價格持續回落,在產日熔量減少。目前現有存量光伏玻璃產能實際上是可以覆蓋新增光伏裝機量,光伏玻璃同樣要經歷增速下滑及產能過剩期,新投產產線的產能或多為1000 噸日熔及以上,小產線則可能面臨置換及淘汰。 光伏對純堿的需求影響在近兩三年才有所體現,尤其2022年純堿下游玻璃在產產能減少時,光伏玻璃的產能增長對于純堿價格穩定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雖然光伏新能源發電屬于未來行業趨勢,但是產業發展并未一蹴而就,光伏玻璃經過高速發展期后將逐步平穩,未來光伏對純堿的需求增量表現需持續關注。 從價格相關性看,純堿與光伏玻璃現貨相關性在0.8(由于樣本有限,選取2020年至今),主要在于光伏玻璃價格表現決定了其新產能投放積極性,也同時會決定純堿的需求預期,與浮法玻璃存量產能變化不同,光伏玻璃近幾年更多是增量產能變化。
3、碳酸鋰:純堿需求占比較小,相關性有限 傳統工業中碳酸鋰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陶瓷、玻璃、潤滑劑制造等,需求較為穩定,而近年來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及能源結構的升級,“新能源車和儲能”成為拉動我國碳酸鋰市場消費量增長的核心。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帶來動力電池的發展,原料碳酸鋰則成為了輕堿主要需求增量來源,但由于鋰電產業發展的長周期性,碳酸鋰對于純堿的需求端影響是慢慢顯現,目前對于純堿的作用不如光伏玻璃,中長期碳酸鋰的純堿的作用不可忽視。 從價格相關性看,純堿與碳酸鋰現貨相關性在0.67(2017年至今),主要在于目前碳酸鋰在純堿下游需求中占比依舊較小,且碳酸鋰主要成本來源是鋰礦,純堿生產成本中占比也較小。
4、小蘇打:主要原料為純堿,價格呈現明顯正相關 小蘇打的生產工藝目前主要有三種,分別為純堿法、天然堿法和碳銨法,其中純堿法和天然堿法為主要生產工藝,都是在純堿中通入二氧化碳進行碳化得到小蘇打。由于小蘇打的主要原材料是純堿(一般采用用輕堿),其價格變動勢必會影響到小蘇打。 如同其他多數輕堿下游,小蘇打的整體需求表現與年內宏觀經濟表現密切相關,月度季節性需求變動不明顯。總體看,年度需求預期以及原料純堿價格變動綜合會影響到小蘇打的開工產量,進而影響到純堿的需求。 從近些年歷史價格走勢上看,純堿價格和小蘇打的價格呈現出正相關,其相關性為0.92,主要在于純堿是小蘇打的主要原料,占其成本60-70%左右。基于上下游關系,一般在上漲階段,輕堿價格會先于小蘇打;下跌階段,小蘇打價格先行回落。
五 結論
在產業鏈中,一般來說當前者為后者主要的成本來源,或者后者為前者的主要需求來源,兩者相關性才會較高。純堿產業鏈中,上游環節中燃料和原料為純堿的主要成本來源,其中煤炭系和純堿相關性較高,原鹽和石灰石因其價格波動較弱,相關性不明顯;中游環節中副產品氯化銨和純堿價格相關性較高,部分時間是價格互補,純堿與相關品尿素在期貨上市以來相關性同樣較高;下游環節中小蘇打(及部分以純堿為主要原料的無機鹽)和純堿呈現明顯正相關性,玻璃和光伏玻璃雖是純堿主要的消費端,但純堿占其成本比例20%左右,價格相關性僅在部分時間段較高,而在價格傳導時滯階段,玻璃純堿期貨存在套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