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是中國石化和化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方面,化工業終端市場整體趨勢變緩,并購頻繁,投資收緊。
國內方面,隨著行業對安全的要求提高,行業發展的安全環保壓力和要素成本約束日益突出,再加上經營環境的變化,預計在今后的四五年內,大部分的化工生產企業將會搬遷至園區運營。
目前,已經入駐各大化工園區的化工企業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等大企業,化工園區的規劃和管理新政對產業發展影響重大。
2
大量的化工企業入駐化工園區,園區的管理、各種環保設備的接入、當中企業的布局等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問題。
為此,山東省方面已經出臺相關規定,嚴抓園區認定。要求設立專業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不降低、不放寬對園區的認定標準,要從嚴評審、從嚴認定。要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總量控制的要求,爭取將化工園區縮減到100個以內,逐步扭轉化工產業布局不合理、化工園區散亂的現狀。
安徽省環保廳針對合肥、淮北、馬鞍山、銅陵等九市12個工業園區實行限批,主要是由于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或配套管網仍未建成。此外,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莫里森博士表示,“把化工生產集中到化工園區,大方向是正確的,這也與很多大型化工企業的戰略符合。中國大約有500個化工園區,質量和標準各不相同,確保這些園區真正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并采用最佳的ehs(環境健康安全)標準非常重要。”
化工園區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3
自1995年開始,我國各省、市興起了一股發展化工產業的熱潮。到目前為止,國家級別的化工園區有20個,其他大大小小的近1200多個,囊括生物化工、石油化工、醫藥化工、精細化工、染料化工、氯堿化工等諸多類型。
產值高、稅收多、且產業帶動效應強的化工行業,但是在高回報的同時,化工行業的潛在危險和污染,卻不能被忽視。
“我國化工園區內的化工企業建設時間大都比較早,而且企業規模小,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因此,化工企業呈現出安全管理不足、技術和設備水平較低、人員素質不高等特點。
化工產品具有種類繁多、工藝復雜、易燃易爆等特點,加之目前化工園區的建設規劃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旦發生大火、爆炸或化工產品泄漏事件,容易釀成重大事故。”一位化工企業負責人表示。
上海浦東新區舟橋職業安全健康事務所研究員陳淑芬在“化工園區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中提到,當前化工園區安全規劃不足,園區過密。
從全國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國化工園區建設的數量較大,密度較強,有的甚至緊挨幾十千米的距離就建設了好幾個化工園區。同時,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化工園區缺乏相應的應急預案,化工企業儲存的危險化學品數量多,操作條件也很苛刻,一家企業發生的爆炸事故很有可能蔓延至相鄰的企業。
4
有業內人士建議,應強化監管力度,落實安全準入制度。
對于新建化工企業和化工項目,一定要嚴格執行新建化工項目安全許可制度;其次是大力提升安全標準化水平和完善化工項目監管聯席會議制度,以及加強化工園區應急預案的管理和加強化工園區建設的科學規劃。
化企入園化已然是一種趨勢,雖然當中暴露了一些問題,但隨著問題的逐步解決,相信未來的化工行業會有一番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