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河南金山化工集團!本集團主營純堿、氯化銨、三聚氰胺、小蘇打等產品,歡迎各位前來采購!
行業新聞
中東局勢突變 大宗市場受到何等沖擊?
2020-01-08
解讀:1月3日凌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遭遇襲擊,伊朗圣城旅指揮官蘇曼萊尼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副領導人穆罕迪斯在襲擊中死亡。為什么襲擊的是伊拉克機場,死亡的卻是伊朗高官呢?原因是當前的伊拉克政府已變為什葉派主導(薩達姆時期為遜尼派主導),同為什葉派執政的伊朗,與伊拉克的關系更加親密。此番襲擊之前,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已經進攻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令美國極其不滿。蘇萊曼尼麾下的圣城旅,是伊朗革命衛隊的特殊分支,成立于1979年,主要職責是抵御任何會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產生威脅的內外部因素。
解讀:蘇萊曼尼麾下的圣城旅,相當于伊國家軍隊中的特種部隊兼特工部門,可以大致理解為類似美國海豹突擊隊+中央情報局的合體,其直接向伊最高領導人匯報工作,其所有的財政支出都是伊最高領導人直接單獨撥付。蘇萊曼尼本人,是伊軍方的鷹派代表,在伊朗民眾中聲望斐然。有媒體報道,對于中東地區什葉派人民來說,蘇萊曼尼就是精英特工、知名將帥和流行偶像的完美存在。因此他的身亡,才會引發如此這般的矚目,也讓市場擔憂中東局勢的未來。
解讀:沖突發生后,雙方表態均非常強硬,但我們認為中東局勢失控的概率微乎其微,發生戰爭的概率也非常小。首先,Trump面臨選舉年,一個相對穩定的中東局勢是符合其利益的。其次,伊朗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原油輸出的咽喉,即便在2012年因核問題制裁時,也沒有做出關閉海峽的舉動(霍爾木茲海峽在兩伊戰爭中曾關閉過,但當時的石油市場根本無法與今日相提并論)。聯合國也立即表態:希望雙方能夠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中東地區再也承受不起一場海灣戰爭。目前伊方沒有全面開戰的必要性,雙方很可能只是言辭激烈,所謂的報復行動更可能是利用支持的其它勢力襲擊美駐軍基地,或者挑起小范圍的代理人軍事沖突及暗殺美高官等。
4、國際原油價格因為這一沖突的影響,漲勢能維持多久?
解讀:近年來中東局勢能夠對國際油價形成長期性的影響,通常具備兩個特征:一是形成了局部性戰爭,二是有美軍地面部隊參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和2011年的利比亞內戰都是如此)伊朗官方已經明確表態,無意與美國開戰,且美軍此次只是空襲“斬首”行動,雖然殺死的伊朗官員級別很高,但不會因此成為戰爭的導火索。過去三十年美國非戰爭空襲對市場的影響來看,對油價的漲勢支撐大都在5-7個工作日,這一地緣沖突應該會成為開年的插曲,而不會成為全年油價上行的根源性動力。
圖1 過去30年美國非戰爭空襲對大宗商品的影響一覽

5、長遠看來,本次沖突是否會對國際原油價格及供需關系產生持續性影響和改變?
解讀:如上文所說,沖突不會對國際油價產生過于長久的影響,同時本次沖突并沒有威脅到油田生產及出口,對市場的影響更多在于供應中斷風險的擔憂,而實質性出現供應中斷的概率不大。有消息指出,部分外國油企已經疏散部分持有美國國籍的雇員離開伊拉克巴士拉。伊拉克石油官員表示,人員的撤離將不會影響油企的運作、生產以及出口。伊朗原油儲量占全球儲量的9%,中東地區儲量的19%;伊朗原油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占中東地區產量的16%;伊朗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原油日均通過量占總量的33%,冠絕全球。一旦出現實質性供應問題,牽扯面極大,因而各方對此也勢必態度謹慎。
6、去年9月沙特石油工廠遭無人機襲擊,國際原油單日上漲劇烈,但一周之內市場便出現大幅下跌。本次美伊沖突對油價的影響是否會重復這樣的走勢?
解讀:去年9月沙特石油工廠遭遇襲擊,本身這一事件是能夠帶來明顯的供應中斷風險的,但最終未能對油價形成持續而有力的支撐,原因在于沙特阿美迅速出面表態,力證供應和出口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安撫了市場情緒。而本次沖突在短期內給油價帶來漲勢是沒有懸念的,但后續雙方應該都不會做出過于激化矛盾的處理。
7、有觀點認為,當前改變石油競爭的最大因素是美國頁巖油產業的迅速發展,導致不再依賴中東原油,因此美伊沖突對國際石油供應沒有影響,市場應關注供應過剩而不是供應短缺。如何看待這個觀點?當下國際油價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
解讀:雖然美國借助頁巖油的革命成功躋身于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但中東地區依然是不可忽視的油市軸心。以中東國家為主體的OPEC控制著全球四成的產量及六成的貿易量,其局勢波動帶來的供應風險,依然能夠對油價產生重大影響。當前供應過剩預期在OPEC減產的操作下已有削弱,美國原油產量近期也無大幅上行表現。2020年全年來看,OPEC減產和全球貿易及經濟前景仍將是主要影響因素,地緣局勢難以因本次沖突而占據C位。
(轉載自隆眾資訊)
冈本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