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的規定,中小型危化品生產企業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搬遷改造。顯然,此舉將會加速推進國內化工產業園區化進程。對于園區而言,這既是重大發展機遇,又充滿了新挑戰。
為此,園區要遵循當前經濟社會的現實要求,提檔升級,為做好承接產業,重點瞄準三大提升方向。
首先,強化大循環主體地位,打造具有完善產業鏈為特征的實體經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是各產業優化調整應遵循的最新圭臬。
眾所周知,化工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不僅保持著整體經濟15%左右的占比,當下又被賦予了新使命:產業面臨著向經濟社會提供更豐富的新材料、新能源、專用化學品等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其中一些填補國內生產空白的高端產品。為此,園區作為產業的重要載體,更要突出與發揮產業主體地位,做國內大循環的排頭兵。為了實現這種應有的擔當,園區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引導企業打造高端產業鏈,并以其完善性、延伸性獲取生命力和競爭力,在國內外經濟雙循環中占據優勢主導地位。
其次,注重同類產業聚集,形成特色鮮明的專業化園區。專業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的主要特征,也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專業化生產有利于同類資源的配置利用,實現技術、管理、效益相統一;另一方面,專業化生產有利于產業的做專做深做精做優,更有利于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由于物料供應相對集中,能夠節省可觀的物流費用。
打造專業化園區,就是要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注重遴選企業,形成產業集群,以此發揮產能規模大、產品種類全、服務保障能力強的優勢,為下游用戶提供“一站式”采購便利。比如,江蘇常熟氟化工產業園,憑借產業特色鮮明,已經蜚聲海內外。
再次,發揮產業過濾功能,竭力打造綠色環保園區。隨著政策性環保約束力不斷強化,園區與生產企業“三廢”治理的投入會越來越多,環保成本占比也會越來越高。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給予對沖化解,提高原輔材料轉化率應成為當前園區與企業的當務之急。
遵循這個思路,園區要竭力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在遴選入駐企業過程中,要以綠色環保為準繩,堅決杜絕以項目規模論英雄的片面定位,要嚴把入園關口,真正起到拒絕污染、淘汰落后的閘門作用,而決不能淪為“藏污納垢”之地。二是要注重在園區發展循環經濟,有意識地選擇能夠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產品銜接緊密,特別是能夠消化“三廢”的環保產品項目,以期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將排放降低至最低。